往常年,最多的一次征兵只有不到五百人。
現在日子好了,且朝廷也沒有強制征調壯丁,絕大多數的老百姓不會讓家里的青壯年去當兵。
隨著天下私塾的普及,這幾年才稍稍緩和了一些。
一些個青年知曉天下安定的重要性,也知道如今當兵是一件光榮的事情,如此才有青年開始走入軍營。
袁松沒有考入太學,不過憑借他現在的能力,讀書識字一點問題都沒有。
原本是想著去學一門手藝,可袁松只想去應招入軍營。
和父母說了此事,遭到了他們的強烈反對,袁松仍舊偷偷的去報名了。
若是報名之后體能過關,而沒有去軍營,那性質可就不一樣了。
因此,知道事情已成定局,袁父這幾日很少和兒子爭執此事了,反倒是袁母還在不停的念叨著,希望兒子能夠打消主意。
反正兒子沒有考上太學,也沒有進入官場的機會了,就算是反悔后影響到子孫三代,卻波及不到大兒子一家,萬一小兒子死在戰場上,連生孩子的機會都沒有。
奈何任憑她如何的哭訴反對,兒子愣是不肯妥協。
與此同時,同村的另外一家大小伙子也被在爹娘混合雙打,大概是指望著把兒子打傷了就不用去當兵了吧。
可惜那小子體能很不錯,走位靈活,爹娘手里的棍棒愣是沒挨到幾下,反而把他的老子娘給累的氣喘吁吁,憤憤不平。
此時的縣城里,一個官府授權的鐵匠鋪正在打造銅牌,銅牌是發放給應召入伍的人家的,上邊寫著四個字光榮人家。
當地鎮撫所為了征調一事也忙的不可開交。
從五月低開始,天下各州府縣鎮開始了體
第182章沒見過你這樣的第18頁,點擊下一頁。
測。
長安這邊也沒閑著,桑九幾乎每天是來的最早走的最晚的那個。
“你年齡不夠,明年再來吧。”
一錦衣衛看到前來報名的孩子,把他的戶籍簿還了回去。
“怎么不夠,就差兩個月,這次征調不是到七月底嗎我契約中旬就能滿十八歲了。”青年急了,“通融通融吧。”
“這是朝廷的規定,必須要滿十八歲,別說是少兩個月,就是少一天都不行。而且軍營就在那里,跑不掉,明年再來也是可以的。”以前還真沒遇到這樣的事兒,每年都恨不得湊不夠人數,今年實際上也不夠,征調入伍的還沒有退役的老兵數量多,但凡是可以他肯定做主收下了,可惜他沒這個能力。
“那我七月中旬再來可以嗎”青年長得特別精神,瞧著就有活力。
“報名期限只有兩個月,到六月底結束,你今年注定是趕不上的。不過你可以回去好好地鍛煉身體,咱們大秦的將士必須要身強體健,如此才能保家衛國,體能不過關也是不要的。”
青年知道自己沒戲,特別的失落。
可這是朝廷的規定,誰也不能違反。
只是
“有什么難處嗎”旁邊的一個紅衣錦衣衛笑瞇瞇的問道。
“頭兒。”坐著填寫報名表的男子起身打了聲招呼。
青年讓開位置,低頭沉默。
“有困難就說,若連我們都沒辦法幫你,這世上也無人能真正的幫助你了。”
青年張張嘴,有些難以啟齒。
不過身邊的人也沒有催促,拉著他走到旁邊坐著,對方端著茶碗慢悠悠的喝茶,茶碗里還放著兩顆紅到發紫的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