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這么多重臣、相公來上課,你再把儒生們拆開,讓他們自己選課.....”
有點太委屈他們了吧?
這才是范仲淹犯難的地方。
要來觀瀾客講的那些朝臣,哪一個不是“相公”一級的名臣大儒。
這也就是放在了北宋,大能賢士太多。這要是隨便拎出一個擱在別的時代,可都是肱骨重臣那個級別的,是皇帝可以托孤那個水平的存在。
你讓他們來講課,完了還讓儒生們挑?萬一哪一項不被儒生重視,上課之時小貓兩三只,那不就是讓人家來丟人的嗎?
“觀瀾本來就只有百多儒生,若在拆開......”
下面的話,范仲淹沒說,那一人還能分到幾個?
......
老師的擔心也不是沒道理,唐奕略一沉吟,抬頭看向老師。
“老師想沒想過向陛下覲一言?”
范仲淹一怔,“覲什么言?”
“儒生是太少了,可是,朝廷賦閑待任、新晉登科的進士可是有不少啊!”
“......!”
范仲淹一愣,隨即眼睛越瞪越大,“你什么意思?”
“嘿嘿。”
唐奕憨然一笑,“反正閑著也是閑著,來聽聽課,學點專業知識也是好的嘛。”
......
范仲淹雖然早就知道唐奕秉性,時不時就放出點你接受不了的,但是,還是被他驚到了。
這小子是真敢想啊?
給儒生上課,和給有官身的進士上課,那能一樣兒嗎?
這就好比后世的清華、北大,再牛叉也只是個培養人才的基地而已,和“中央黨校”,能比嗎?
不說一下提升了好幾個重量級,性質也變了啊!
而且,大宋培養后備人才的地方也不是沒有,之前說的集賢院、昭文館、翰林院,這三大館閣就是干這個的。
要是范仲淹向趙禎覲言,讓補官新仕來觀瀾聽課,那就等于把三大館閣給架空了。
這可不是一句話就了事的事情,這相當于改制,觀瀾一下從大宋第一書院,很可能直接跳到大宋第一龐大的官屬機構的層面。
“大郎可知道,這可不是你我師徒在此說說就能定下來的大事。”
別說他這個退下來的官員,就算是趙禎都說了不算。
唐奕沒想那么多,只要有利于現狀的,他就敢說敢做。嘿嘿一笑,“所以說,和陛下商量嘛。”
“不考慮其影響的情況下,老師只要細一思量,就能知道這其中的好處吧?”
說白了,唐奕就是想讓這些有經驗的朝臣,把經驗傳授與分享出去,讓新晉官員在上任之前就能少走一點彎路。
若是形成常態,把這些名臣大儒為官數十年的寶貴經驗系統地整理、總結出來,那么,將來即使不用他們,觀瀾也可以把這些經驗一代一代傳下去,這可是造福大宋的好事兒。
“這其中的利弊,陛下和各位相公一定能理解的,老師好好去說,應該不難吧?”
“可是,如此一來,還要三館何用?”
“研教分開嘛,三館負責研究國史、政綱;我們負責總結經驗、傳道教導。”
“況且......”
“況且什么?”范仲淹有些無奈。
前幾天剛說完這小子,讓他低調點,少管點閑事。這回可好,不動軍制,改向官制下手了。
“況且,有山門前柳七公的殊榮立著,朝臣們不一定反對。”
有這等好處,觀瀾做的越大,逼格越高,對那些來任教的朝臣來說,當然也是有好處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