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把我大宋屬官都想的那般功利!”
“對對!”唐奕順著老師說。“咱大宋都是高風亮節的風骨名仕,行了吧?”
“哼!”老范吃味地橫了唐奕一眼。
“那老夫就試試吧。”
————————
想法是好的,但是,范仲淹去試,趙禎也犯難啊。
他這個和稀泥的高手,現在也有點不知道怎么辦了。
主要是,把觀瀾一下提升到“官屬”的層面,這本身就不是一道圣旨,或者朝上議一議就能決絕的問題,這其中牽扯的因素可太多了。
比如,既然觀瀾授業補官,那觀瀾就不能叫書院了,從國家角度來說,必須是朝廷有職有銜的官屬機構。
按說,大宋也不是沒有官辦的學校,本就有太學、應天書院等等,一系列的官學。
可是,怎么給觀瀾評級呢?就算提了官學,也達不到三館的高度吧?可偏偏它行使的又是三館的職能。
好!
就算把觀瀾提到館閣的高度,那儒生和民學怎么辦?白衣書生就讀大宋館閣?他們也不夠格啊!
再說了,范仲淹是名義的觀瀾主事人,這相當于給范仲淹單設一館啊,不定朝臣們怎么想呢。
“范卿!”趙禎苦著臉。“要不?就算了吧,難度太大。”
范仲淹道:“臣知道陛下為難什么。主要還是......要不陛下下道旨,先把臣等革官,也許能少些阻力。”
為補官開設政務之課,這是好事,范仲淹當然也希望這事能成。
至于官不官的,說心里話,現在觀瀾的那幾位,還真是沒有一個在乎的。
于名聲,有柳永開了先河,那立像往門山前一站,還有皇帝賜文,必定傳名百世。
于錢財。
好吧,其實大宋很多官員不愿退休,或者退休想搏一高位,都是奔著工資去的。
大宋當官和不當官的工職待遇實在差太多了。
問題是,于錢財,觀瀾缺錢嗎?也不想想,唐奕這個大財主能對自己的老師們吝嗇?
要是把范仲淹他們每人每月的用度補貼說出來,能嫉妒死這幫當官的。
于名于財,范仲淹還真不在乎這個官了,反倒覺得卸了更好,可以安心做事。
“別。”
范仲淹不在乎,趙禎可在乎。前朝老臣幾乎都在觀瀾聚著,這是一股無形的力量,可不能輕易就放開了。
“范卿先回去,讓朕再想想。”
“臣,告退!”
......
第二日早朝。
朝議過后,本應下朝。
可是,趙禎卻是沒動的意思,笑著看向朝臣。
“對了,朕想起一個事兒來。”
“昨日,范公進宮匯報休政殿養護、修繕之事。”
眾人一皺眉,體政殿也沒修幾年,怎么就要修繕?
只聞趙禎繼續道:“我聽范公說,你們好多人都要去觀瀾客講?”
......
下面人咯噔一下,心說,陛下提這個做甚?是要阻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