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學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這句話不是夸大,更不是形容國學精妙,是實實在在的“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別說唐奕這個現磨刀的二半調子,曾鞏這種學了十幾二十年的儒生,就算是歐陽修這種大儒,晏殊、范仲淹這種讀了一輩子書的老儒,也不敢說把儒家的學問“看”全了。
注意,是“看全”,更別說背全。
因為在古代,一個學儒的不是把孔孟的東西學全了,你就算出師了,他們學的是上千年文人智士積累下來的經驗、學問。
除了儒家大經,還有數不清的注解、套注解、批解、論調。
你不看全、背全,就沒法吸取前人經驗,總結出屬于自己的學問,進而用你的學問去為難后來人。
正是這種一代學一代、解一代、傳一代的方式,讓儒學從最開始的孔圣,傳到孟圣,再傳到更多的圣人先賢。
打個比方,《春秋》,孔子修訂的春秋時期魯國編國史。
今人所說的《春秋》其實不是《春秋》原本,而是左丘明所箸的注解,也就是《左氏春秋》
可是,給《春秋》寫過注解的,可不只一個左丘明......
公羊高寫過《春秋公羊傳》,谷梁赤箸有《春秋谷梁傳》,還有《春秋鄒氏傳》、《春秋夾氏傳》等等幾十個版本。
也就是說,你要把《春秋》吃透,必須把這些后人注解全學明白了。
經義考的就是這個,它不會從《春秋》里截一句話,讓你答出處和注解,這不是簡單,而是白送分。
實際考的時候,是從那些衍生的典籍之中找一句。
可能是《春秋左傳》,祝賀你,大伙兒都看過,只要不是來混臉兒熟的都能答上。
但要是從《夾氏傳》里挑一句呢?有的人連《夾氏春秋》看都沒看過,怎么答?
所以,這個經義考試,看閱讀量,同時也有運氣成份在里面。
唐奕雖然不如曾鞏他們看的書多。但是,只要不是太生僻,他應該和他們差不了什么。
章惇越琢磨心里越沒底,最后只強強作鎮定道:“那還有詩賦呢?”
他那老侄子章衡點頭,“沒錯,只差詩賦了。”
“你覺得他比咱們差嗎?”
大伙兒都是一怔,然后使勁搖頭。
不是不差,而是......
這個真特么不知道啊。
那貨就是一把神精刀,平時寫的東西一般般,應付考試足夠,想當狀元差了點。
可是別忘了,他還有抽筋兒的時候......
一言不和就拿《桃花庵歌》、《滿江紅》這種傳世之作砸得你一點脾氣都沒有。
“這么算下來......”
章衡總結道:“策論我們遠不如他,經義咱們和他一樣要看運氣。詩賦,你祈禱唐瘋子考試的時候不抽筋吧!”
大伙兒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這么算下來,唐奕還真有機會啊!”
“不是有機會,而是照現在的勢頭發展下去,機會......很大!”
“完了......”章惇怪叫。“我的一千貫啊!”
曾鞏苦笑,“他要是真中了狀元,咱們這一屋子人就算都考上,第一任官也都只能給他白打工了,薪俸都得進唐瘋子的腰包!”
晏幾道苦著臉試探道:“他那么有錢,不會真管咱們要吧?”
“姥姥!”王韶眼珠子一立,這幾年在觀瀾養出來的匪氣全出來了。“他不要咱也得給,老子丟不起這個人!”
“再說了,還有一年呢,勝負尤未可知,憑什么不能是我王韶當狀元?”
“啃書去!”
晏幾道使勁點頭,“啃書去!!”
轉頭一想,“過了中秋就啃書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