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女婿來唄!
反正沒有血緣關系,死了再給公主找下家兒就是,不心疼。
駙馬此名之由來,名如其意。
所以啊,駙馬騎的馬自然也得是皇帝欽賜的寶馬良駒。
又是挑花設棚,又是賜馬謝恩的,這一套折騰完,也就過了四更天了。
唐奕還是不能得閑,騎著給官家擋刀的馬,需走旱路入城接親。
公主出降,依制要水路下嫁。走水那是公主的特權,唐奕這個駙馬迎親的時候是不能沾水的。
得虧這是從回山進京,走陸路也就三十多里。
這要是從海南......
一圈兒都是水,還娶不成了呢!
......
迎親大隊走到開封城下,天光已經大亮,城門也開了。
唐奕又南熏門入城,走御街正道,一路行到宣德門前。
文武百官已經等在這里,他們可不是來給唐奕賀喜的,而是給公主送嫁的。
此時,趙禎置于宣德樓上,算是整個婚禮唯一給駙馬面子的舉動了。
擋刀的嘛,總要見上一見,以示恩寵。
不過,也只是見上一見,一個字兒都不帶說的,全由宣旨大監代勞。
這個宣旨大監還不是李孝光這個總管大監,而是別人。
為什么是別人呢?因為這是個體力活兒,一般人干不了。
你想著,宣德樓高余十丈,得扯脖子喊,才能讓底下人都聽見,況且這個旨意還不是一般的長。
是太特么長了!
一共七道圣旨,一道比一道長。
首先是告天檄文,名為祭旨,相當于好幾萬字的贊美詩。
在這個皇帝做個夢都要給老天磕兩個頭的時代,皇帝嫁女兒不更得和上蒼念叨念叨?
祭旨念完,不用直腰,下面還有福旨。
也就是和上蒼說完了正事兒,得接著這個正事兒,求點比如國泰民安、風調雨順什么的。
這絕對是世界上最長的許愿書,聽得唐奕腰都木了。
......
祭了天,許了愿,接下來就該給百姓朝官洗腦了......名為恩旨,就是歌頌皇家之德、天子之恩。
恩旨之后,終于開始說到正題上,是為“封旨”。
故名思議,就是封賞。
而所封之人除了唐奕,還有唐家的祖宗十八代。
皇帝的親家怎么可能是庸庸之輩?必須封!
唐奕的爺爺、太爺爺、太爺爺的爺爺,只要能查得著的,封一個遍。
那個死鬼老爹唐冠宇,估計做鬼也沒想到,都死了十幾年了,居然成了祿國公。
唐母亦追封為祿國夫人。
而唐奕則是在嗣王之外又得了一個武散職——鎮遠將軍。
這充分說明一個問題:
娶個白富美,是多么的重要啊!
......
封完了唐家之后,則是公主的開府旨意。
福康在京時,一直居于宮中,隨母寢居。嫁人了,自然要開府,這沒什么好說的。
等這道旨一宣完,唐奕終于能夠長長的出一口濁氣了,因為下一道旨就是真真正正的嫁公主的“嫁旨”了。
而且這道旨最短,就幾句話,宣完也就完事兒了,可以直腰了。
大宋不用跪拜,可是這么彎腰撅一個多時辰,還不如跪著來的舒服,現在唐奕整個后背都是木的。
咬著牙,勉勉強強聽完嫁旨,剛要直腰......
“有旨意!”
靠!!!
差點暈過去,還有啊?
......
確實還有。
祭天祈福,恩澤天下,又嫁了女兒,不得借這個機會好好教化一下百姓啊?
接下來還有一份“告民書”,大概相當于十萬字的政府工作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