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徹正在煩悶之際,恰逢裴王今日進宮來送自己府中茶園新采摘的夏茶給各宮品嘗,凌徹便順勢留住了他:“吏部尚書位置空缺,現在被舉薦的最多的人就是魏州和秦煥周,秦煥周素與立王交好朕知道,但是這個魏州朕原來沒怎么聽過他,現在怎么忽然這么多人贊賞他,說他老實能干。尚兒,你覺得誰上任合適,或者你有沒有什么別的人選?”
凌過尚:“兒臣對朝堂涉足不深,自然沒有什么人選可推薦。這魏川和秦煥周聽說都是有本事能干實事的人。魏川尚不清楚他是從哪里冒出來的,這突然被推上來不免奇怪,恐背后有事,那何不如就用已知曉身份的人。”
凌徹聽到這話得到了一個新的觀點,滿意地點了點頭。皇子相爭,臣子們都是及早站派的,歷朝歷代都少不了,皇帝自然是知道的,他自己也是這么過來的,中立者只是少數,大部分是想盡早開始在未來的皇帝那邊留得功勛,甚至還有一部分人在爭斗之中不得不站隊。既然這種事情無可避免,那么推上來的人只要是能辦事的用也無妨。當然如果中立者能上位自然是最好的,只是中立者往往被打壓不被推薦很難被看到,這是十分可惜的,中立者全心全意為朝堂辦事可比那些分心在暗斗相爭之上的人好。而對于一部分人站哪皇帝自然心中有一桿稱,不然當初如何能奪得皇位。
不日,門下省就頒旨宣秦煥周為新任吏部尚書,這下太子這邊可就不高興了,剛下朝在紫宸殿外就攔住了凌過尚:“三弟,我以為那日父皇問了你的意見,你會推薦我的人呢。”每個皇子都會在皇帝身邊的小公公小宮女之中安插眼線,這也是見怪不怪的。當然小公公一般侯在門外,知道皇帝今日見了什么人,但是說了些什么是聽不到的。
凌過尚故作思慮狀,想了一下恍然大悟的表情,而后又轉而抱歉到:“原來魏川是皇兄的人呀,臣弟實在不知,要是知道的話那日肯定推薦魏川呀!皇兄你知道的我對這些人并不了解,那日父皇問我的時候只好把他們兩個人都夸了個遍,再說父皇有自己的想法,我說的話沒有什么分量。”
凌過尚這么說凌過譯也拿他沒辦法,這時候王銘從后面過來招呼走了凌過譯。凌過譯一看周圍人少了就開始不滿到:“也不知道我這個二弟那日說了什么,估計他是推薦的秦煥周。”
王銘自然也有點不高興:“是呀,我也沒想到最后竟然不是魏川上位。”
凌過譯:“上次的乞命細草案件他還真是走運了。”凌過尚突然又凝眉覺得不對勁:“不對,這兩次事件都跟過尚有關,他不會現在也加入了爭斗之中,并且站在了立王那邊?”
王銘站住了腳步:“殿下的察覺不是沒有道理,我看得找機會探探他了,他自己當不了儲君不代表他不站隊為自己將來謀福利呀。”
這局很好,太子受挫、稍稍幫了立王、裴王暫且得意、溫離賦開局順利,攪亂朝局是他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