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灣教育已經成為了當地鄉鎮教育的一張閃亮名片,吸引著七里八鄉的學生們來到平灣求學。
平灣初中年年為縣一高輸送一百多名優秀畢業生,很多學生高中畢業后,都考上了很多知名的高校。
當時,劉飛揚去的時候,初中的老校長石磊對劉飛揚他們的到來相當重視,專門給他們安排到了中心小學,在三年級實習。
平灣中心小學學生們的刻苦,對劉飛揚震撼很大,小學五年級都要住校,上早晚自習,這在城里,幾乎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
但是帶劉飛揚的班主任,卻是跟他說的很清楚。
“我們小地方的孩子,只有通過付出城里孩子十倍的努力,才有可能跟人家齊頭并進。”
劉飛揚在平灣呆了三個月之后,學校催著劉飛揚回去。
但是劉飛揚最終還是決定,向學院申請再延長三個月的時間,陪伴了孩子們整整一個學期。
臨走之時,五年級二班的孩子們哭成了淚人,其中班長韓小夢更是一直拽著劉飛揚的袖子。
在鄉下的孩子們從來沒有聽過那么生動形象的語文課。
鄭人買履,刻舟求劍,劉飛揚以情景劇的方式,讓班里的孩子們演繹出來,這等上課方式,本來是城里孩子們最為常見的一種課堂形式,但是,在平灣卻還是第一次。
半年時間,孩子們都很喜歡這個劉老師,劉飛揚也深深被這些孩子感染。
劉飛揚給他們講古詩詞,繪聲繪色,給他們講北京長城,故宮,講祖國的大好河山........
而每每劉飛揚講到這些的時候,他們眼神之中的那種渴望,那種向往,都深深的烙印在劉飛揚的心里,再也揮之不去。
這也才有了臨行前,劉飛揚和韓小夢拉鉤的那一幕。
他承諾,他在畢業之后,會再度回到平灣。
現在就是他兌現承諾的時候了。
“行了,走吧,通知書也拿到了,你準備什么時候離校?”就在此時,王老師打斷了劉飛揚的回憶。
“這兩天吧,我準備抽空回去一趟。”劉飛揚收起了通知書。
這幾天,作為班長的他很是忙碌,論文答辯,離校的檔案郵寄,拍攝畢業照,大學四年,終于要到了說再見的時候了。
王老師跟著劉飛揚下了教學樓之后,就匆匆離開了。
劉飛揚則是將通知書放在了宿舍里后,徑直走向了后街。
明天,宿舍的幾個哥們將要陸續離開了,今晚是散伙飯。
同窗同寢四年,兄弟們也要天南地北的分別了,曾經年少青衫薄,而今,已要鮮衣怒馬闖四方了。
散伙飯,就在后街的老板娘家里。
后街是學校里所有學生和老師的叫法,其實準確的而言,這里應該叫做西街。
從大一軍訓開始,后街就是宿舍的固定聚餐地,一來二去,他們幾個人倒是和老板娘混的很熟了,有時候偶爾加個涼菜,送瓶啤酒,也是常事。
今天幾乎是最后一餐,明天,就有人要陸續離校了。
劉飛揚取完了通知書,幾乎是最后一個到老板娘家的,而宿舍的幾個兄弟,已經全部都到齊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