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的氛圍,有鞭炮,有熱氣騰騰的火鍋,有新衣服,有志同道合的朋友,有如親人一般的“戰友”,有和自己心貼心的群眾。
所以過年不在于在哪過,在哪都是過,要看那個氛圍對還是不對。
而現在很顯然,劉飛揚就覺得在大東堰過年的這個分為很對。
大年三十,劉飛揚一直等到晚上十二點才回去。
這一天,上午就來到了張奶奶家,幫助張奶奶掃雪,做飯,下午劉飛揚就和張奶奶講了兜底保障的集中供養政策。
出乎劉飛揚的意料之外,張奶奶對于這種好政策,首先的第一反應竟然是懷疑這種政策的真實性。
“俺們家兩兒子,真的可以讓政府管??”張奶奶一臉不可置信的問著劉飛揚。
“真的,兜底保障,集中供養。”劉飛揚點頭。
“真的不要錢??”張奶奶接著問。
“不僅不要錢,而且還會發放一部分零花錢。”劉飛揚解釋著:“到時候你也可以一起住過去,還能照看著他們倆。”
“真有這么好的政策?”張奶奶還是不太相信的問著劉飛揚。
其實老奶奶雖然年紀大了,但是卻一點都不糊涂,要是旁人跟老奶奶說這件事,老奶奶無論如何,都不會相信的。
但是偏偏這件事,是劉飛揚說的,對于這個大孫子說的話,老奶奶還是相信的,但是老奶奶心里還有點犯嘀咕,真有這么好的政策嗎?
劉飛揚再三解釋說明是有的,老奶奶還是將信將疑。
不過,說一千道一萬,最終還是要落實了才行,等到明年上半年,幸福大院建設好了,張奶奶一家都住進去,到時候,張奶奶的心里就再也不會犯嘀咕了。
晚飯依舊是和張奶奶一家吃的,而且,一直等到除夕夜的十二點,帶著張奶奶那兩個大自己二十多歲,應該叫叔叔輩,但是心志還只有三歲小孩的兒子放完鞭炮,這算是熬過了年,劉飛揚才離開。
大年初一。
劉飛揚又起了個大早,一大早起來,也是這里的傳統,都是一個中國,其實大家的習俗差不太多,這里偏北,大年初一的時候,家家戶戶有串門拜年的習慣。
所以劉飛揚一大早就先去了劉大華家,和劉大華嘮了一會兒之后,這才轉身去了
(本章未完,請翻頁)
吳大強家。
然后是張永富家,然后是老王家,還有村干部梁寬家,幾個老黨員家里,劉飛揚一一走到,可謂是貫徹了將一碗水端平的端水大師。
接下來的幾天里,天是逐漸放晴了,雪也逐漸化了,但是依舊很冷,劉飛揚除了享受了一個難得的假期之外,也在抽空的學習扶貧政策。
上面下的有政策,可是有再好的政策,歸根結底,還是需要基層的干部將政策落實到位。
這也是和國家“中央領導——省負總則,市、縣、鄉村抓落實”體制機制一脈相承。
作為最為基層的一級,要想和群眾保持血肉聯系,就要將中央的精神傳達貫徹落實到位。
劉飛揚在仔仔細細的研究政策,同樣在思索著,如何根據那二百多戶貧困群眾的實際情況,來將這些政策完全落實下去,而且還要落到實處。
這么學習著,日子倒也過的很快,很快,春節的七天假期,就算是過完了。
春節后的第一天,劉飛揚就被叫到了鎮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