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里組織了他們這些“三支一扶”的大學生計劃團的成員在一起開展座談會,交流心得。
時間真是一晃而過,到了今天,他們已經是來到大東堰有半年的時間了,除了劉飛揚,其他的大學生都是被分到了他們之前報名的崗位上了。
在那些崗位上,這些同學們也似乎有些不太高興。
和他們聚在一起,這些其他的同學們彼此之間都很熟悉,因為他們平素里都有聯系,畢竟都在鎮上,閑暇時間或者周末的時候,彼此之間約在一起吃個飯,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最開始的時候,這些同學們還會叫上劉飛揚,但是劉飛揚剛到大東堰,沒有交通工具,而且村里也的確很忙,就沒有能夠來。
一來二去的,大家也都心照不宣,有什么聚會也不會再叫上劉飛揚了,半年過去了,大家對于劉飛揚也都慢慢的開始變得疏遠了。
現在,大家完全是將劉飛揚排除在外,默認劉飛揚和他們已經不是一個圈子里的了。
所以劉飛揚進來,除了打個招呼,他們十幾個人就又開始自己聊自己的了。
因為實在沒有什么共同話題,劉飛揚在旁邊聽著,只聽那些同學要么是在抱怨平灣太窮了,要么就是在抱怨自
(本章未完,請翻頁)
己所在的小學和衛生院太差。
還有的同學在為自己的未來打算,彼此交流著,什么時候能夠離開,依靠著這三支一扶的經歷,可以報考公務員,事業編制,從而可以進入到體制內。
劉飛揚則是自己在寫著自己干工作的一些心得,體會。
很快,鎮長李哲就是來了。
這一次,易田書記并不在鎮里,去縣里開會了,所以這一次讓李哲負責主持這一次的心得交流會。
每一位同學分別上臺發言,交流自己這半年來的心得體會,以及接下來工作的安排和打算。
.......
交流會結束后,劉飛揚被李哲專門留了下來。
“走,小劉書記,帶我去看看你的工作成果。”李哲笑著打趣劉飛揚。
“李鎮長,我算什么書記,您別拿我開玩笑了,不過我還真的是有問題要來請教您。”劉飛揚笑著開口。
“走吧,路上說。”李哲拍了拍劉飛揚的肩膀,坐著車和劉飛揚一起來到了大東堰。
“李鎮長,我這一次還是要請教您,對于接下來村里的發展,我到底還應該做些什么。”路上,劉飛揚虛心的向著李哲請教。
李哲是農校科班出身,畢業后就被分配到了農業局,后來在水利局,林業局,畜牧局都干過,是農業農村這個領域的行家里手。
現在開展脫貧攻堅工作,李哲也是多次被聘任為專家團成員,前往各個鄉鎮宣講政策,足以見得李哲的專業素質和能力。
“種桃絕對是個好方向。”李哲肯定的開口:“效應好,而且基本不會賠錢,而且管理什么的,雖然復雜些,但是比起種植其他糧食作物,經濟效應還是很可觀的,但是種桃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周期太長,前期投入太大,大東堰也找不出來第二個張永富來承擔如此巨大的成本了吧。”
李哲一針見血的指出了問題的同時,也是給了劉飛揚另外一個思路:“所以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里,既然種桃的基礎扎下來了,接下來,你不妨從一些小而美的種植項目入手。”
“小而美?”劉飛揚有些疑惑。
“到了,下車吧,我好好給你講講......”說著兩人已經是來到了大東堰,而此時,他們來到的地方,正是張永富的豐澤桃園。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