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大早,劉飛揚和吳大強,還有張永富三人,坐著火車就又回了大東堰。
銷售渠道的事情基本上已經確定了下來,吳浩是其中之一,此外張永富還聯系了幾個專門買菜賣菜的大手子,在省城這一塊很有影響力。
大家也都表示,到時候能幫上忙的,肯定幫。
回到了大東堰,劉飛揚也沒有閑下來,每天忙忙碌碌的,日子過得飛快。
這中間,十月一國慶假期的時候,劉飛揚還去了一趟溫城,何明軒國慶的時候結婚,好兄弟結婚這么大的事,劉飛揚當然是要參加的。
見證了兄弟的大喜之后,劉飛揚又開始投入到了奔波的辛苦之中。
當然,這中間老周同志多次打電話詢問劉飛揚的個人問題,但是都被劉飛揚成功的給搪塞了過去,有了楊冰冰這個擋箭牌,還是讓劉飛揚省了不少事。
時間飛快,又是到了年底。
李剛的香菇大棚又擴展了七八個大棚,前期投入資金數量巨大,也還好有了復陽縣的扶持政策,再加上整合了部分涉農資金。
一部分貧困群眾以享受的資金政策入股,加入到了種植香菇的隊伍中。
在搭建的大棚里,他們有各自分包的一部分養菇的場地,這些香菇就承包給了他們,讓他們自己種植,自己出勞力,自己獲取收益。
這樣一來,既可以激發他們的積極性,還能夠帶動他們脫貧致富。
一舉兩得。
快到了年底,也是香菇出菇的關鍵時期,也是大豐收期。
劉飛揚對此很是關注,幾乎每天都要去菇棚里,查看香菇的收成,還好,香菇是復陽縣的傳統產業,也是終點扶持的產業。
因為在同一個市里的西縣,有著全國聞名的香菇醬廠,生產了全國百分之八十以上的香菇醬。
有了這個龍頭企業,全市種植香菇的都不怕沒有市場。
再加上本身復陽縣就有銷售渠道,所以香菇只要收成好,就能夠賣上價錢,就能夠成為老百姓的錢袋子。
產量相當重要。
“飛揚,又來了。”看到劉飛揚,李剛招呼了一聲,就轉身又去忙了。
劉飛揚則是依舊帶著他的筆記本和筆,在挨家挨戶的詢問著今年香菇的收成。
做好記錄,是劉飛揚來到大東堰兩年多最大的收獲。
而且,也得益于李剛是真的懂得種植香菇的,他們種出來的香菇,都帶著花紋,在這里被稱之為花菇,這樣的香菇品質更高,吃起來質感更好,所以比尋常的香菇,更能夠賣上價錢,而且價格每斤還要高出個四五塊。
所以整體上收益更高。
這一段時間是出菇的爆發期,每個大棚里都在出菇,所以大家都很忙碌。
不過大家也都很高興,因為豐產就意味著豐收。
快過年了,靠著這些香菇,大家也都可以過個好年了。
.......
與此同時,年底就是豐收季,除卻了香菇之外,王清力的豬場的豬,也都出欄了。
按照香菇的模式,同樣有一部分貧困群眾靠著資金和政策的幫扶,入了王清力豬場的股份。
每個人承包的也有幾欄,豬肉的市場價還可以,這兩年因為非
(本章未完,請翻頁)
洲豬瘟,很多豬都是病死了,豬肉價格一漲再漲。
在普羅大眾都在網上感嘆吃不起豬肉的時候,也是這些養豬的群眾最高興的時候。
豬肉賣上了價錢,也給他們帶來了巨大的收益。
不過豬場劉飛揚是進不去了,只能在電話中和王清力交談。
事實上,從王清力開始養豬,到那些群眾們決定承包一些豬圈,他們就再也沒有離開過豬場了。
非洲豬瘟對人沒有任何影響,但是對豬卻是有著致命的危險,王清力早就意識到了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