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他之前養豬的時候,就不允許任何人靠近他的豬場,他自己也不出來,就在屋里默默養豬。
因為外來人,車輛或者是其他的,身上都有可能攜帶者病菌。
也是這樣的小心謹慎,才能夠讓王清力成為了今年豬肉市場上最大的贏家。
劉飛揚已經聽說了,好多豬場養的豬,都出現了問題,病死的豬不在少數,而且因為這,也都賠錢了。
唯獨王清力家的豬場,沒有出現任何問題。
“小劉書記,今年年底說什么也要給你半拉豬,你帶回家。”王清力在電話里還這樣感謝劉飛揚,“說什么你也要收下,不然俺可真覺得心中有些過意不去。”
“好啊,好啊,反正今年我也買不起豬肉。”劉飛揚哈哈大笑。
這兩個項目算是基本上成了。
劉飛揚其實也并不擔心這兩個項目。
豬場和香菇大棚都是賺錢的生意,也是帶貧力度很大的項目。
當然,這兩個項目的前期投入也很大,不過好在是效益很好,而且還起到了應有的作用。
這讓這樣的投入沒有白費,老百姓得到了實惠。
而且說實話,這兩個項目的成功,還得益于找到了懂行的致富帶頭人。
王清力之前養過豬,李剛種香菇雖然是半路出家,但是至少敢想敢拼。
他們兩個人的作用很關鍵。
這都是讓劉飛揚能夠放心的理由。
........
在基本上確定了這兩個項目成功之后,劉飛揚還是三天兩頭的往地里跑。
他不擔心那兩個項目,但是最擔心的還是大家在地里種的東西。
今年又是個豐產年,風調雨順,而且還是個暖冬。
大家在地里的種的東西,可以說是很成功都不為過。
但是一窩蜂的種植,還是出現了問題。
價錢賣不上去了。
韓夏家種植的大蔥,比起去年,大蔥的價格幾乎是腰斬,在人工費,成本核算下來之后,幾乎不賺錢。
一年辛苦都白費了,瞎干!
這讓韓夏一家都心急如焚。
心急如焚的不是他們一家,其他很多戶群眾,都遇到了這樣的問題。
本地市場已經飽和,因為整個平灣鎮也就兩三萬人的樣子,這么多人都在種植同樣的作物,這還只是一個村的,別的村的種的也有這些東西。
在本地,當然也賣不上價錢。
劉飛揚越看越覺得問題嚴重。
這些日子,有不少群眾都主動上門找劉飛揚幫忙了。
當然,大家也都沒有怨恨劉飛揚,要知道
(本章未完,請翻頁)
當初發展這些項目的時候,劉飛揚還專門提醒過他們,不要一窩蜂的種植,要差別化競爭。
可惜當時幾乎沒有任何人聽劉飛揚的。
而且大家還信誓旦旦的保證,無論是賺是賠,都是自己的,和劉飛揚無關。
可話是這么說,但是真的等待這些群眾找上門來,自己就真的一點都不管了么??
當然不是,劉飛揚不僅要管,還要想方設法的幫他們把東西賣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