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旅游節的規劃和安排,其他的安排和計劃,劉飛揚也早早的就提上了日程,開始行動了起來。
接下來的問題,關鍵是種什么和養什么的問題了。
這是關乎整個大東堰發展產業的,關乎群眾們發展路徑的問題。
這是問題的關鍵所在。
所以,劉飛揚對此倒很是費了一番心思。
甚至為此,劉飛揚專門重新思索了大東堰的發展思路。
但是萬變不離其宗,怎么發展,都要依托現實條件,那就是現實中,大東堰有什么,沒有什么。
有地,有勞動力。
沒有錢,沒有技術。
所以依據有什么的優勢和沒有什么的劣勢,就可以相當輕松的梳理出來,怎么樣才能夠讓大東堰在未來的發展中迎頭趕上,找到真正適合最普羅群眾們的發展模式。
那就無外乎是兩樣事情了。
種植和養殖。
這是最適合大東堰發展的路徑了。
而且,現在基本上也形成規模了,以張永富的豐澤桃園種植,李剛的香菇基地種植,這是兩大種植產業。
張永富的豐澤桃園已經將規模擴大到了五百畝,基本上已經具備了帶動一方的規模,而且按照目前這個勢頭發展下去,成為龍頭基本是預想之中的事情。
所以目前對于張永富的豐澤桃園種植,劉飛揚也沒有過多干涉,只是詢問了張永富一些計劃,畢竟,張永富種桃也是很專業的。
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去做,這一直以來都是劉飛揚的理念。
張永富有技術,有想法,種桃的細節這些都不用劉飛揚去插手。
而事實上,劉飛揚自己也不懂。
不過,目前為止,唯一一個制約桃園發展的瓶頸,那就只有銷售渠道這一項了。
渠道商壓價這是個硬傷,而且是必須要解決的。
在后續的發展中,只需要將這個問題考慮進來,如何幫助張永富將渠道打通這才是關鍵。
這個問題解決了,那么就不存在其他任何問題了。
李剛的香菇基地倒是不愁這些,香菇基地作為大東堰現在帶動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主力,有著獨有的優勢。
復陽縣是個香
(本章未完,請翻頁)
菇種植大縣,香菇種植是傳統優勢產業。
復陽縣的政策是扶持和支持香菇種植的,而且也是因為如此,有非常暢通的銷售渠道和加工于一體產業化生產鏈。
所以種植香菇基本上不會賠錢,就是前期投資太大。
可是有復陽縣的資金政策和技術力度幫扶,香菇種植其實不是個難事,李剛的香菇基地只需要不斷的擴大生產規模,就可以起到帶貧,發展的目的。
所以對于香菇種植,劉飛揚也不是很擔心。
但是除此之外的種植,劉飛揚就要好好規劃了。
目前為止,除卻了桃樹,香菇這兩個巨無霸的種植項目之外,還有一些散戶群眾零星的種植一些小的項目。
比如,韓夏家的沙鋼蔥種植,一些群眾的蔬菜種植。
這些種植項目,并非不好,而是可替代性太強,同質化很嚴重,大家都會種植,而且不成規模,沒有競爭優勢,也沒有規模優勢。
劉飛揚之前思考最多的,花費時間研究最多的,其實還是這個。
這個問題需要迫切解決。
不過在走訪和調研的過程中,還是讓劉飛揚想到了一些解決的辦法。
還是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