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為止,成型的家兔養殖項目,不僅是平灣,就連復陽縣,大東堰都是獨此一家。
所以這也是之前大東堰的兔子暢銷全縣的重要原因。
換句話說,只要是大東堰的兔子養成功了,就不怕沒有銷路,也不怕賣不上價錢。
明擺著賺錢的買賣,但是就是技術難度有點大,不過要是能把老張培養起來了,那老張也算是致富帶頭人。
玉兔養殖合作社也成立了,老張被村里出錢,送到了省城找專業的養兔專家,養兔大戶去學習取經了。
跟他一塊出去學習的,還有另外兩個養兔子的群眾,一行三人,正好結伴,而且一個人會技術也不行,他們三人學習完了回來,還是要將學習到的技術,給
(本章未完,請翻頁)
所有合作社的同志們,都好好傳授傳授。
這樣一來,大東堰的發展項目,基本上就捋順了。
種植,是以李剛的香菇種植基地,萬家蔬菜農場合作社為龍頭,再加上本身老百姓們自發發展的草莓采摘園,梨園,還有傳統的小麥,玉米種植,靠地吃地的發展模式,已經基本形成。
養殖,則是以王清力的豬場這樣的傳統養殖項目,和大東堰玉兔養殖合作社為主的特色養殖項目為帶動發展的發力引擎。
這四個項目,不僅承載了劉飛揚個人的期望,還承載著大東堰村800多戶,2600多名群眾的致富夢,小康夢。
而且關鍵是,這四個項目,基本上可以輻射帶動所有的貧困群眾,帶動他們脫貧致富。
劉飛揚時時刻刻都在提醒著自己,自己是為什么來到大東堰的,來到大東堰的目的是什么?
這兩個疑問得不到解答,劉飛揚就始終不會離開。
不過,好在現在一切都進入到了正規。
接下來,就是靠大家了,大家人心齊,努力奮斗,才能夠將已經描繪出來的藍圖變為美好現實!
而在做好了規劃和籌備工作之后,劉飛揚則是開始思考另外一個問題。
渠道,銷路這個問題怎么解決。
這個問題解決不了,那么很多問題就很難解決。
其實最好的方式是,將渠道掌握在自己手中。
可是,怎么才能夠將渠道掌握在自己手里呢??
劉飛揚想了很多辦法,包括設立代辦處,網上營銷等等方式。
但是都不太合適,因為這些,都需要很專業的人去做,不專業的人去做,沒有效果,相當于是在浪費時間和精力。
就這么思索著,思索著,一年的時間,轉眼就又要過去了。
此時距離劉飛揚來到大東堰,已經是有三年半的時間了。
而時間也悄然來到了2017年。
就連劉飛揚也感覺真快啊,自己翻過這個年,都26了,在農村,虛歲都到了27了,不敢算,算算自己也都快三十了,也就即將到了中年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