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種植之外,大東堰另外一個傳統優勢產業,就是養殖。
老百姓們除了外出打工之外,就剩下了種點什么,養點什么這兩條路了。
除此之外,他們也沒有什么其他的好的致富門路。
平灣鎮基本上沒有產業,在家務工都沒地去。
養殖,現在成了規模的也就是王清力的養豬場。
這兩年非洲豬瘟泛濫,王清力的豬場可是一枝獨秀,每年幾乎連一頭病死的肉豬都沒有,這才讓他賺了大錢。
所以王清力的豬場,也算是大東堰養殖項目的一個龍頭,很多跟著王清力一塊養豬的群眾,也都是掙到了錢。
不過,還是要清醒的看到,養豬這兩年雖然很掙錢,但是非洲豬瘟早晚都要過去,豬肉價格暴漲的現狀,也早晚都會結束。
豬肉價格還是會回到正常的軌道上來,不過哪怕是豬肉的價格回落,可王清力的的豬場,早就已經形成了規模,有了規模,就不怕價格漲跌,因為至少可以確定不會賠錢,無非是賺多賺少的問題。
所以對于王清力的豬場,劉飛揚就更沒有過過多干涉了,劉飛揚相信王清力自己可以,不需要別人胡亂插手。
另外一個養殖項目,劉飛揚將重心還是放在了家兔的養殖上。
上一次,因為老張家的兔子事件,大家都對養兔子產生了一絲絲的恐懼心理,擔心自己養不好兔子,所以大家的積極性都是驟降。
就連老張也是如此,他為上一次盲目的擴大生產,極度后悔,后來,在劉哥的幫助下,雖然剩下的兔子都保住了,但是最終還是賠錢了。
他現在欠了非常多的外債,所以一聽劉飛揚說還要讓他們養兔子,老張連連擺手,搖頭拒絕:“飛揚,我可是不敢再養兔子了,我覺得我要是再養下去,我連家都沒了。”
“不想翻本了,不想靠著這掙錢了??”劉飛揚反問道。
“想翻本,也想掙錢,但是不想靠著養兔子了。”老張是徹底的賠怕了,再加上張嬸這幾天一直在跟他鬧離婚,說啥這一次老張也不打算養兔子了。
可是老張不養兔子怎么行
(本章未完,請翻頁)
,這大東堰村養兔子的風氣就是老張帶起來的,去年老張家的兔子染上了兔瘟,損失慘重,可是說來也奇怪,也就老張家的兔子出事了,其他那些群眾,也都養了兔子,只不過養兔子的規模都比較小,所以人家都賺錢了,就老張一家賠錢了。
可是,現在想要將家兔養殖打造成為一個大項目,就必須要讓老張來當這個帶頭人,沒有老張來當帶頭人,養兔子幾乎就沒有任何說服力。
所以劉飛揚還要想辦法,做通老張的工作。
幾次三番的入戶,包括幫助申請養兔子的貼息貸款,幫助協調場地,申請讓老張專門去學習兔子養殖的技術等等之類的優惠政策。
這樣反復的上門做工作,還幫助老張一家申請了如此多的優惠政策,甚至于劉飛揚還信誓旦旦的保證,這一次肯定能賺錢,而且還可以靠著這一次掙到的錢,還清他一身的債務。
這樣的條件,最終還是打動了老張,老張決定和劉飛揚一起,再拼一把。
而且,這一次,家兔養殖,同樣成立了合作社。
大東堰玉兔養殖合作社。
玉兔,還是劉飛揚給取得名字。
玉兔合作社聯合了多家養兔子的群眾,轟轟烈烈的開始了養兔子的計劃,家兔養殖還是很有優勢的,而且算是大東堰的特色產業。
什么叫做特色,人無我有就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