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雖然兩者都是一縣最高長官,區別卻有些大,縣令是地方官,而知縣卻是京官,本職掛在朝廷各個部門中,到地方執掌一縣其實只是兼職。
這就是宋朝官制的奇葩之處,本職的工作是他人在做,自己做的也是與本職毫無相干的事務,某種意義上來說,大宋朝廷絕大多數都是兼職,趙官家把臨時工制度發揮得淋漓精致。
這郭知縣好歹也是三榜進士出身,也不知道怎么混的,被丟到這山旮旯里做縣官,不過好歹還保留了京官的身份。
這時候衙役進來稟報,說林家到了,被拍得正舒服的郭知縣,放下茶盞長身而起,大步走到門外,準備迎接林老太爺。
廳中的其余鄉紳,看到郭知縣的這副架勢,也不好繼續坐著,讓自己顯得比較怠慢,只好也跟著出來迎接。
大家都知道林家的地位,對于大禮迎接林老太爺這事倒也沒什么意見,百里之侯都出迎了,自己還能扎什么架子不成?
唯有一人表情很是不爽快,慢吞吞的離開座椅,拖泥帶水的墜在了眾人后頭,嘴里不陰不陽的嘟囔著,“呵…,這林老頭好大的臉面,讓我等眾人等候許久不說,有何資格讓我們降階相迎,不就有幾個臭錢,誰沒有一樣,哼!”
只見此人,一副腦滿腸肥的樣子,圓滾滾的五短身材上套著一身織金嵌銀的団蝠綠袍,四五十歲的人了頭上還簪著一只桃紅的艷花,浸滿酒色的眼袋上鑲著一對綠豆眼,透著不忿和傲嬌。
此人姓賴,原本家中也有祖傳下來的幾百畝田地,算是一個小地主,只能說溫飽有余罷了,連仕紳階層都算不上。
也不知他哪座祖墳冒了青煙,十余年前,他撫州的本房中出了個進士,一路官運亨通,如今都任了御史臺的監察御史。
自古以來,都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雖然實際上的親緣關系已經很遠了,但抵不住他懂得攀附啊,他便仗著這份關系,狐假虎威,在地方巧取豪奪,短短十余年間,已是家資巨萬,良田萬畝了。
出于大宋朝的體制,地方官員對朝廷中再小的京官,那也是敬畏三分的,何況是能左右地方官吏仕途的監察御史了,于是歷任縣令和知縣都不敢過問賴家的惡行,只假作不知。
至于其他仕紳,只要沒損害自身利益,也沒人甘冒風險的伸張正義什么的,雖然都自詡為耕讀傳家,讀書人自有正氣,頂多翻翻嘴皮子罵上幾句而已。
而普通人就拿他無可奈何了,人前,懼于他的威勢,稱他賴員外,人后,不管有沒有受害于他的,都管他叫“賴皮豬”。
他卻自我感覺很是良好,愈發的橫行霸道欺男霸女,前天還強搶了一個佃戶家年方十三歲的女兒,填做自己的第二十七房妾室。
其余大多數仕紳財主不屑于與賴皮豬為伍,就算也有那滿肚子男盜女娼之人,也自覺和賴皮豬不是一路人,讀書人再怎么樣,臉面還是要維護的,壞事偷偷做就好了,哪像賴皮豬一般肆無忌憚的。
因此幾個在他邊上的仕紳,只當沒聽見他的話,沒人接茬。
(本章未完,請翻頁)
賴皮豬也只好悻悻的撇著嘴,不耐的站到知縣身后。
沒多久,林徹三人便在書吏的引領下來到了花廳前。
郭知縣這才發現原來并不是林老太爺親來,不由責怪的瞪了通報的衙役一眼,話都傳不清楚,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