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的不僅僅是她永遠的對手文綜,現在還有數學。
數學這種科目,難度本來就是靠老師調的。現在總復習的戰火一打響,老師們紛紛把自己私藏多年的難題都像寶貝一樣祭了出來。
更何況,他們班主任是數學老師,鐵了心要變法子折磨他們。
這個難度和量本來就不小,然后紀蘭楨隔三差五地,還要幫忙解決祝繁向她求助的問題。
她的手在卷子上飛快列下公式,旁邊堆積的是一個晚自習下來的草稿紙,竟然有點厚度。
……不知道是不是她的錯覺,祝繁留給她的題目計算量好像越變越大了。
紀蘭楨皺皺眉,一邊想著下次就跟她商量這種量多的題目直接說思路,另一邊又開始悶頭死命算。
算不出來。
她停筆,冷靜變成了少有的煩躁。
明明覺得思路是對的,但答案拼圖始終缺失了那么一角。
這種感覺最讓人覺得不舒服,像魚刺哽在喉嚨里,不輕不重那么一根,卻讓你沒有任何心思去做其他事情。
她很煩躁,然后伸手去摸抽屜,摸到了一個肉松面包。
是下午和祝繁她們去小賣部買的,原本的打算是做明天的早餐,這樣就可以直接去后山早讀了。
——可是現在肚子不爭氣地叫了一聲。
紀蘭楨的注意從習題轉移到了肉松面包。
她最近食欲不錯,對食物的厭惡感逐漸消失,甚至和祝繁她們一起去吃了兩次午飯,小賣部有些零食她感興趣的,也會買一點嘗嘗。
但是紀蘭楨心里并沒有很喜悅。
因為這可能會是她從一個深淵滑到另一個深淵的前兆。
另一個深淵叫做暴食。
如果厭食帶來的后果是食欲不振、是必須用盡力氣去鼓勵自己吃東西。
那么暴食,它帶來的后果紀蘭楨根本不愿意去想。
暴食會吃多,吃無窮無盡地多,然后心里會陷入無限的懊悔,之后會萌生去催吐的念頭。再之后就是厭食,如此反復。
暴食是災難的源頭,暴食就是災難。
就像潘多拉的魔盒,一旦開啟,接下去的行為將不可控。
所以紀蘭楨很少吃零食,或者幾乎不買零食,就是因為害怕自己不知道忽然哪一刻就有這種強烈地想吃東西的欲望。
然而她現在手里有一只肉松面包。
這是紀蘭楨站在貨物架前,經過很激烈的思想斗爭才博得的結果。
因為天氣冷了,她的食欲開始慢慢恢復,胃口逐漸打開,她開始感覺到餓。
另外,讓紀蘭楨敢買它的原因,在于她對自己暴食控制似乎有些成效。
從八月中算起到現在,快要兩個月過去了。
兩個月,這是她堅持最久的一次。而且她跟其他暴食癥患者不同之處在于,她在很多時候是對暴食和催吐行為上癮,而不是食物本身。
更多時候,她是因為一些排解不了的壓力才產生這種行為的。
所以紀蘭楨覺得應該獲得點獎勵,買個肉松面包做明天的早餐。
但是她現在餓了。
很餓,肚子里像是腸子在攪動,不安地發出聲音。
是腸鳴。
上次這樣是想吐,可是現在是餓了。
原來餓極了想吃東西和想把吃的吐出來感覺竟然是一樣的。
紀蘭楨感覺自己的大腦在飛快運轉,那些思想左右著她。
竟然在她自己都不知道的情況下,她的手就已經撕開了包裝帶,嘴巴已經咬了第一口面包。
很干,她喝了一口水。
她一口一口小塊地嚼著,好像不知疲倦,雖然眼睛一直注視的是祝繁留下的那道題目,但好像一個符號她都沒看進去。
她腦子里想的全都是“一定不要被別人看見,一定不要。”
然而下一秒,她聽到了從后面傳來的敲門聲。
本書首發來自
,第一時間看正版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