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僅僅因為它是天字第一號。”蔡思誠道。
“那還因為什么?”周文銘不解。
蔡思誠:“想聽?”
周文銘:“想聽。”
“既然是關起門來自家人說話,為師就給你倆說說吧。”蔡思誠道。
大家的目光
(本章未完,請翻頁)
全都集中到他身上。
“你們也都知道,圣上當年南下靖難,奪了他侄子建文帝的江山,才終于坐上了龍廷,所以他最怕別人說他來路不正,為此還殺了黃子澄、齊泰、鐵鉉、練子寧、卓敬、陳迪等前朝舊臣,誅了敢于當面頂撞他的方孝孺十族。民間有句話叫缺什么吆喝什么,當今圣上心底里最缺的就是正統,因此,這種至尊至貴的正統便一定要在他新建的皇宮中彰顯出來。”
身在官場而謹小慎微的蔡信有些坐不住了,對周文銘和蒯祥道:“你們師父說的全都對。不過我要多句嘴,這些話你們聽聽也就罷了,到了外邊就不要亂說了。”
“這個我們懂,禍從口出嘛,”蒯祥道。“師叔請放心,今晚聽到的話,就爛在肚子里了。對了,師父,我和師兄都是干活的,您說,我們在皇宮施工過程中,最應該注意的是什么呢?”
蔡思誠想了想。“你倆的手藝都沒的說,在這方面,為師就不囑咐什么了。為師只提醒你們,干活的時候一定要牢記兩個字。”
“哪兩個字?”蒯祥和周文銘齊聲問。
“吉利。”
“吉利?”蒯祥不解。
“是的,吉利,”蔡思誠道。“你們知道圣上為何要遷都北平嗎?”
周文銘搶答:“文銘知道。都城設于北平,有三大好處。”
“哦?三大好處?那為師就聽你來白話白話這三大好處吧。”蔡思誠儼然是在考他。
周文銘終于逮住了個表現的機會,而且是在師妹小芹面前,他侃侃而談:“第一,北平乃龍興之地,北枕居庸,西峙太行,東連山海,南俯中原,沃壤千里,山川形勝,足以控四夷,制天下。都城設于北平,就是天子守國門,有利于北部邊陲的防務。”
“嗯,這算是一條。”蔡思誠點頭。
“第二,交通便利。北平位于京杭大運河起點,大運河貫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五大水系,南方的糧食與絲綢、茶葉,可以通過它源源不斷運至京師。”
“接著往下說。”
“第三,最后一點,也是最為重要的一點,北平在遼金元都是帝王之都,已綿延四百余年,積淀深厚,有大氣象,有帝王氣。”
言罷,一臉得意之色。
“還行,面面俱到,”蔡思誠點評。“只是太過復雜。其實一句話就夠了。”
“什么話?”周文銘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