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不回,晚不回,偏偏這個時候回。為何她連招呼都不和我這個大師兄打一個?她和誰一起走的?”周文銘的問題像連珠炮
(本章未完,請翻頁)
。
蔡信與夫人交換了一下眼色,兩人都成了悶葫蘆。
“蒯祥吧?”周文銘追問。
“文銘,你不要想歪了。”蔡信道。
周文銘的臉上變了顏色:“師叔,嬸子,您二老歇著,文銘回工地了。”
蔡夫人道:“晚飯馬上就得,你留下吃飯吧。”
“不了,嬸子,工地上事多。”說罷轉身出門。
蔡夫人嘆道:“怕什么來什么,到底還是讓他知道了。”
“知道就知道了吧,一個大男人,兒女情長才沒出息!”蔡信如是說。
※
周文銘走出蔡家大門,在街上行走,不時地捶一下墻,踢一下地上的石頭。
蒯祥和小芹彼此親昵的樣子在他腦海中揮之不去。怪不得我說替他去常熟,他非不讓呢!
一個小販在叫賣糖葫蘆:“冰糖葫蘆!又酸又甜的冰糖葫蘆!”
周文銘不由想起師父臨走前的那個晚上,自己對小芹說的話:“……大師兄帶你逛街,給你買糖葫蘆!”
小販招呼道:“大哥,來串糖葫蘆吧!”
周文銘上前,扔下一個銅板,拿了一串糖葫蘆,繼續往前走。
他咬下糖葫蘆頂端的一顆山楂,嚼了兩口,又吐出來。
“呸呸呸!”他把糖葫蘆扔在泥地上,狠狠地踏了一腳。
※
清晨的陽光斜照在南集鎮北的廟觀工地上。
石廟里已經立起了四根漂亮的圓石柱,腳手架也已搭起。
四根石柱把石廟分成了九個區域。
蒯祥在給工匠們做最后的動員。
“弟兄們,這兩日大家都干得不錯。今日是關鍵。成敗在此一舉!”他拿起一塊切割好的石料,登上木板做成的高櫈。“大家跟著我,我砌一塊你們跟著砌一塊,按照我說的角度,石料要一塊擠一塊。”
工匠們紛紛爬上腳手架和高櫈。
蒯祥一邊砌石做示范,一邊給工匠們指點。
田鐸學得最快。沒過一會兒,他就與另外兩名工匠單獨開辟了一個區域,他的活干得有板有眼。
不覺已近晌午。
蔡小芹來到腳手架下:“各位大哥!喘口氣,我讓瓜農送來了德州的黑蹦筋兒!”
工匠們看著蒯祥。
蒯祥道:“活干得比預期的好,也比預期的快,今兒個肯定能完工。那大家就下來吃西瓜吧?”
工匠們紛紛跳下腳手架和高櫈。“吃西瓜嘍!”
蒯祥朝小樹林方向高喊:“軍爺!過來吃西瓜呀!”
小樹林邊上的那幾名士兵擺擺手:“你們吃你們吃!我們還有事!”
“不來才好呢,咱吃咱的!”小芹咬了一口脆甜的西瓜。
田鐸扔掉一塊西瓜皮,抹抹嘴,湊到蒯祥跟前。
“朋師傅,這拱頂結構,以前只是聽聞。今日算是開了眼。如此嚴絲合縫的工藝,您是打哪兒學來的?”
“趙州橋啊,”蒯祥不緊不慢地回答。“八百年前李春就造出來了這樣的拱形結構。”
“您親眼見過?”
“見過,去年我專門去了趟趙州,看趙州橋。橋頭一幅對聯:‘水從碧玉環中去,人在蒼龍背上行。’名不虛傳,確實巧奪天工。”
“朋師傅,您見多識廣,俺真佩服您!”田鐸由衷地說。
“咱們做工匠的,就是要善于學習,向前人學習,向同行學習。”蒯
(本章未完,請翻頁)
祥諄諄教誨。“小田啊,我看你的石工手藝也很不錯嘛!”
“跟您比,俺差得十萬八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