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鯤道長搖頭苦笑:“鎮壓鬼怪,怎么可能那樣簡單。”
魚鯤道長旋即補充解釋說:“鬼怪由怨念所化,怨念不除,任何法術鎮壓都是揚湯止沸的表面功夫。”
“想除去鬼怪,必先想方設法驅散滋生鬼怪的怨念土壤。我們道士面對鬼怪時,向來以消解仇恨為主,說服事主妥協避讓,努力化去鬼怪心中的怨恨。而若怨念根源不除,殺一只舊鬼,還將有新鬼誕生,根本無濟于事。”
“我輩輔助人主時,無論哪宗哪派,都會盡量勸勉人主牢記仁政,莫要屠城,莫要殘民。真相并非我們道士比常人更加善良,而是因為曠世怨念必將滋生曠世鬼怪,屠去一城百姓,迎來一只復仇厲鬼。”
賀路千疑惑:“既然如此,屠城之事為何仍舊屢屢發生呢?”
魚鯤道長無奈露出苦笑:“據說門主身邊有一位名曰李二姐的厲鬼。寧津陳氏曾出過父子兩丞相,豈不知鬼怪必起于怨念的道理。苛刻百姓太狠就是害人害己,結果呢,寧津陳氏還不是硬生生逼出來一位厲鬼李二姐。”
“還有‘水可載舟,亦可覆舟’道理。千余年前到現在,哪任皇帝沒有把這句話掛在嘴邊?結果呢,圮朝之后是烙朝,烙朝之后是漠朝,漠朝之后是炐朝。到如今,炐朝也百弊叢生,眼看又到了改朝換代的時候。”
賀路千沉默。
良久,賀路千又另起話題:“我曾在寧津縣偶遇玄吾道長,玄吾道長素以降妖除魔著名。我又聽聞,道長你行走祁鎮期間,也曾常常降妖除魔、鎮壓厲鬼……”
魚鯤道長:“那是另一回事兒。門主可曉得鬼有四種嗎?”
賀路千:“知道,鬼有四種:一曰冤鬼,二曰怨鬼,三曰厲鬼,四曰魔鬼。”
魚鯤道長點頭說:“我輩降妖除魔,慣來只除其中的厲鬼和魔鬼。這些惡鬼,仿佛世間的惡人、罪人,殺之鎮之乃是行善;而那些不曾作孽的冤鬼、怨鬼、以及部分保持本心的厲鬼,仿佛世間含冤之人、受苦之人,貿然殺之乃是助紂為虐。”
魚鯤道長遙指遠處的法陣道兵,介紹說:“行軍作戰的護軍法陣,為何全都以御、避、驅為主?原因就是佛僧、道士不肯輕易沾染因果,替軍主背負妄殺冤鬼、怨鬼的罪孽。”
“世人常說佛道官克制鬼怪,但這句話,其實是錯的。”
“官且不說,我們道士以及佛僧只是擅長與鬼怪交流而已。佛道官能殺鬼怪,鬼怪也能殺佛道官,并不存在誰必然克制誰的關系。”
“便以魏武圖與敵兵決戰寒壽郡為例。”
“圍城前期,魏武圖牢牢占據優勢,縱然俠客們突然間紛紛離去,攻克寒壽郡也只在旦夕。但就在寒壽郡破城前夕,玉皇派的高人突然攜帶兩名鬼怪入城,一只鬼怪原由燕來郡無辜百姓的怨念所化,另一只鬼怪由寒壽郡無辜百姓的怨念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