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悖論
賀路千低調蟄伏期間,世事滾滾向前。
迫于輪回殿主線任務壓力,輪回者相繼參與炐朝的崩潰大進程。
隆慶七年之后,秩序尚可的南方州郡也相繼迎來動蕩,或者直接豎起反旗,或者以團練、私兵名義積蓄實力。許多動蕩勢力背后,都能隱隱約約感覺到輪回者的存在。但絕大多數輪回者仍舊老陰比心態藏在暗夜里或者綿羊心態躲在薩姆會羽翼之下,只有寥寥五位輪回者坦然走到陽光下,并慢慢建立了基業。
第一位輪回者,名曰呂群星。
呂群星降臨不久,毅然加入炐朝官軍序列,他曾在燕鎮與安車骨對戰,也曾回師中原鎮壓流民叛亂。或許得益于薩姆會無私共享的快銃、步兵炮等新式火器的制造工藝和訓練操典,呂群星迅速而又穩健地爬到了參將高位。隆慶七年初,流民五大首領率眾突圍后,呂群星奉命馳援洛州,勝多敗少,更一時成為令人矚目的少壯新星。
但隨后而至的濟州事變,驟然打斷了呂群星的體制內升官計劃。
卻是,炐朝朝廷要求呂群星率軍攻向濟州,遏制賀路千的擴張。而呂群星與薩姆會聯系密切,清醒知曉賀路千的厲害,哪肯把好不容易帶起來的嫡系親兵折耗在濟州。呂群星果斷通過薩姆會情誼聯系上賀路千,毫不猶豫地把督促他進軍濟州的高官貴戚賣給空獄門。
呂群星旋即辭官歸鄉,把嫡系親兵偽裝成團練。而后,呂群星豎起圍剿流民的旗幟,卻與王建龍部流民叛軍時而表面對抗,時而暗中合作,有意識共同打擊炐朝土著勢力。經過兩三年穩健發展,呂群星與王建龍背靠背割據了荊州西部山區,以準軍閥姿態面對炐朝。
第二位輪回者,名曰李新海。
類似呂群星,李新海也曾積極加入了炐朝陣營。李新海扎根東南沿海,與炐朝官府和地方豪強建立合作關系,建造船廠、招聘水手、開辟海洋貿易,試圖領著東南世家豪強感受大航海時代的魅力。
但隆慶七年年中,李新海突然與沿海世家豪強交惡,被炐朝官府當作海寇圍剿。李新海沒有束手就擒,他提前把基業遷徙到某座海島,然后化作真正的海寇,不斷侵襲海州和樂州的沿海郡縣。
僵持兩年時間之后,劉忠民部流民叛軍漸漸在昌州和樂州邊界發展壯大,據說與魔教余孽合流為一。炐朝官府及門閥世家警戒魔教甚于一切,連忙招撫李新海,令其總控樂州三郡之地,與劉忠民狗咬狗。
另外三位輪回者,則是王建龍、劉忠民、蕭紅雨。
或許輪回殿主線任務的刺激,或許彼此之間發生了什么齷齪,三位造反流輪回者突圍到洛州不久,他們便于隆慶七年初干脆利落地分道揚鑣。紅娘娘蕭紅雨、混江龍王建龍在洛州郡縣補充軍資軍械之后,分別返回延州北部和延州南部;滿天星劉忠民部則孤軍深入向南沖,從洛州逃到荊州,又從荊州逃到昌州,最終在昌州和樂州邊界勉強站穩腳步。
流民五大首領中的另外兩位土著首領,并肩王部最初站隊王建龍,但前往延州南部途中,他突然率部獨走;五條龍部最初站隊劉忠民,繼并肩王部獨走之后,他也與劉忠民和平分手。并肩王和五條龍延續了流民風習,優勢時向外拼命擴張,劣勢時轟然潰散,始終沒有穩定的大后方。
而王建龍、劉忠民、蕭紅雨等三位輪回者分道揚鑣之后,無論形勢再險惡,也把根據地建設當成決定生死的命脈。熬過最初兩年的圍剿,蕭紅雨在延州北部慢慢站穩了腳步,王建龍則延州南部慢慢站穩了腳步,劉忠民在昌州和樂州的崇山峻嶺之間也勉強站穩了腳步。
呂群星、李新海、王建龍、劉忠民、王建龍、宮千鈞領導的薩姆會、賀路千,七家勢力正好對應七塊長生石。
賀路千和宮千鈞且不說,呂群星等五位輪回者能夠在陽光下活到今日,間接表明他們都擁有抵御老陰比輪回者刺殺的實力。如果躲在暗中的老陰比輪回者不夠強力,最終能夠以正統玩法完成輪回殿主線任務的,估計也就這些勢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