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眾輪回者在各州各郡高歌猛進時,賀路千卻郁悶躲在濟州發愁。
賀路千越研究民愿,越覺得民愿規則麻煩。
民愿是民心,億萬百姓的所思所想,才是民愿的核心。
所以,濟州六郡及燕州鐵山郡承載的民愿,只是濟州百姓對官府認可的表象,它只是象征濟州百姓人身歸屬的基礎民愿。基礎民愿當然是民愿,當它絕非民愿的全部。
官員的官氣,其本質與道法、佛法無異,都立足于民愿具現。但環顧炐朝兩京十三州,乃至追溯炐朝的兩百余年歷史,炐朝官員為何普遍沒有存在感?無論鎮壓流民義軍陣營的鬼怪,還是對戰安車骨陣營的鬼怪,炐朝官兵為何常常局促地依賴道士、佛僧呢?
答案恰是炐朝權力分散,官府無法控制地方州郡。
百姓敬畏門閥世家甚于衙門官吏,百姓信賴佛寺道觀甚于官府律法,炐朝朝廷只能得到象征人身歸屬的基礎民愿或者說保底民愿。炐朝皇帝及炐朝官員只能在螺螄殼里做道場,少數官員天賦再高,也難突破保底民愿的局限。
若想使官氣成為主流,必須建立集權統治,粉碎百姓對門閥世家、佛寺道觀的敬畏和迷信,把恢弘的民愿全都集中到官府。當億萬百姓的民愿,由門閥世家、道觀、佛寺轉移到官府,道法、佛法必將迎來衰弱,官氣則必然迎來全面崛起。
這就導出一條悖論。
空國越得民心支持,指向空國內閣的民愿越恢弘。
民愿越恢弘,間接傳導給賀路千的民愿詛咒越恐怖。
民愿世界規則下,俠客和官府竟是水火不容的死敵。
空國民生發展越好,百姓滿意度越高,民愿越支持內閣,賀路千受到的民愿詛咒越強烈。而若想削弱民愿詛咒,賀路千必須放任內閣分散權力,把民愿分享給門閥世家、佛寺、道觀。甚至,百姓活的越苦,百姓越怨憤內閣,賀路千反而越能活的自在。
當然,也不能過于殘民、害民。
怨憤如果超過極限,民愿將會轉化成民怨,滋生厲鬼復仇俠客。
但相對來說,賀路千如今不怕復仇厲鬼,只怕民愿詛咒無限制上漲
感受到民愿世界規則的麻煩,賀路千越來越理解俠客為何對皇帝、官職避之唯恐不及。只有安州孟定海、燕州梁、絕仙劍鐘群生等對政治、對民生感興趣的俠客,他們才敢硬頂著民愿詛咒參政議事。
賀路千忍不住質疑民愿兩字:“支持度越高,滿意度越高,越削弱俠客的武力值。這鳥毛民愿,到底是民心,還是害民之心?”
可非常遺憾,民愿世界規則就是這樣魂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