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凱是鄭成功的幕僚出身,他們承認的自然是崇禎、弘光、隆武、永歷這一脈的大明帝位傳承,于張煌言所效忠的正統大明天子魯監國朱以海便是壓根兒不認的。不過,陳凱顯然是有在照顧張煌言的感官,提及此事時只用了隆武皇帝這個大家都能接受的稱謂,而非先帝。對此,張煌言亦是回之以微笑。
只不過,張煌言卻也聽說過,福京鄉試之所以被迫遷延時日,除了費用上面的問題,還有鄭芝龍等武將的反對、隆武朝廷在與滿清交兵而軍費吃緊、以及唐藩在和魯藩爭奪皇明正統等一連串的問題。
其余三人,錢謙益只在弘光朝廷任職過,隨后便一度降清;文安之則是在永歷朝廷才復出的,亦不曾與聞;郭之奇倒是在甲申年倒是確實在福建任職,但很快就丁憂回鄉了,一直到永歷三年才奉召至桂林出任禮部侍郎,未曾出仕過隆武朝。對于這些舊事,便不甚清楚了。
可是他們對于戰時內閣現在的情況卻是清楚得緊這還僅僅是個意向而已,連空殼部門、皮包公司都稱不上,最多就是得到了一些“業內大老”的支持和市場的初步好感,僅此而已。莫說是他們現在根本沒有財權,就算是有充足的資金,一上來就搞這么大的項目,實在是強人所難,畢竟他們總不能在搞了個一片狼藉后就此提包跑路吧。
“竟成既然已經想到了這些,自不會是戲弄老夫的吧”
饒是陳凱和張煌言一個勁兒的把話題往外帶,饒是已經對彼此致歉過了,錢謙益和郭之奇的心里面難免沒有些許意氣暫時不得紓解。此間,前者再度問向陳凱之際,語氣上便帶了一絲慍惱。
對此,陳凱卻不在意。能夠坐到這個地位層級,考慮事情更多的還是在于利益二字,些許意氣隨時都可以丟到了仿佛就不曾出現過似的。
“當然。”作出了肯定的答復,陳凱傲然道“不知,諸君可曾聽說過鎖廳試”
“鎖廳試”
大明沒有鎖廳試一說,是故陳凱此言一出,眾皆茫然。但也就是轉眼的功夫,錢謙益便是眼前一亮,當即出言問道“竟成所說的,可是前宋的鎖廳試”
“正是”
海虞錢氏畢竟是吳越王錢镠和北宋名臣錢惟演的后裔,宋朝的事情,錢謙益從家學淵源上就比其他人知道得更多上一些。
所謂鎖廳試,乃是宋朝的時候供現任官員和有爵祿者所舉行的進士試,因為他們本就多有職務在身,所以要暫時把職務放下,形象一些的比喻便是把辦公室鎖了才能前去參加考試,故稱為鎖廳試,參與鎖廳試的官員也被稱之為鎖廳人。
由于有資格參加鎖廳試的本就不是在職官員,就是有爵祿之人,他們比寒門子弟往往在資產、人脈等方面更具優勢,所以宋朝有一項慣例,那就是鎖廳人不可為狀元。基于這一點,比如沉括的侄兒沉遘、黃潛善的侄孫黃中、秦檜的養子秦熺、宗室趙汝愚等不少官宦子弟本來都考中了狀元,但是依然被剝奪了狀元的資格,把這一份無上的榮耀讓給了第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