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孫可望的命令憑快馬送抵到永州大營,李定國接到書信,其內容無非是讓他到靖州參加軍事會議,商討來年對清軍的作戰。
這事情,看上去是再正常不過的了,他們在醞釀永歷六年的大反攻時,也曾進行過多次相關的會議,最終才確定下來早前的戰略。奈何,衡陽一戰,馮雙禮私自撤軍的事情在李定國心里總是個疙瘩,思來想去,又反復的看過那份命令,李定國總覺得是應該過去與孫可望談談,談談那些兄弟之情,談談如今的大好形勢,或者說是談談團結的必要性。
他本就是個行事果決之人,想到了,就去做,于是便連忙啟程出發,準備好好的勸一勸他的那位義兄。然而這邊剛剛上路,未走多遠,便接到了一份讓他難以置信的報告。
密報來源于李定國的一個叫做龔彝的心腹,內容很簡單,便是此番孫可望邀請其前往靖州,名為軍議,實為鴻門宴!
接到消息李定國可謂是左右為難,停在了半路,孫可望在三天之內竟連下七道命令要求李定國立刻趕往靖州,不得有絲毫遲誤。這份急切讓李定國的心中疑竇更甚,而在接下來的幾天之中,接二連三的有人趕來向李定國密報,說的同樣是孫可望唯恐其功高震主,準備在軍議之時將其殺死,并且以孫可望的親信馮雙禮來統領李定國麾下的大軍。這些報信之人,其中甚至還包括劉文秀的兒子劉震。
“不幸少陷軍中,備嘗險艱,思立尺寸功,匡扶王室,垂名不朽。今甫得斬名王、奏大捷,而猜忌四起。且我與撫南弟同起云南,一旦絓誤,輒遭廢棄。忌我,當必尤甚。我妻子俱在云南,我豈得已而奔哉。
二十幾年的兄弟之情啊,可是接二連三的消息傳來卻使他不得不相信孫可望的那份殺其人奪其軍的密謀。回到了永州之后,李定國對此還是無法釋懷,滿懷悲憤的向部將說道。
去靖州是死路一條,不去的話就會與孫可望徹底鬧翻了,甚至是兵戎相見。這兩條路都不是李定國想要看到的,抱著最后一絲希望,李定國派人給孫可望送了一封親筆信過去,大談忠君之義,希望借此促使孫可望能夠與他合力扶明。奈何孫可望原本就沒打算扶明,只當是李定國在譏諷于他,便打了信使一頓將其轟走,結果很快就得來了消息,李定國于是便放棄了永州府,全軍退入廣西。
重回廣西戰場,并不是李定國的目的,哪怕他南下的道路上,廣西的桂林、平樂、梧州三府尚在清軍的控制之中。他的真實意圖是越過廣西,進攻廣東!
在中左所,鄭成功遞到陳凱手中的書信便是李定國寫來的,其中的內容便是李定國倡言從肇慶直逼廣州,請鄭成功出兵合力收復廣東一省。
“這些家伙……”
信里面沒有提到孫可望和李定國之間的矛盾,但是陳凱卻很清楚李定國之所以選擇進軍廣東的原因所在。該發生的還是發生了,肇慶之戰,即將拉開序幕,陳凱很清楚他應該做什么,但是未及開口,他的腦海中卻閃過了另一個疑問,抬起頭,便將目光投諸在了鄭成功的臉上。
“此事,大木以為該當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