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次明軍進攻汀州府城,此間都要出丁出糧,以支援前線。這并非僅限于南贛巡撫衙門的政令以及清廷的權威,實在是如果沒有了汀州府城,贛州府以及他們這個瑞金縣與明軍之間就只剩下了一個武夷山南麓。唇亡齒寒,說的就是這個。
一如既往,如火的軍情飛速送往南贛巡撫衙門的同時,瑞金縣衙那里也照例下達了政令,向各村鎮征召民夫。無論是助戰協守,還是運送糧草輜重,都是最少不了人的。此前歷次交戰,他們都是這樣做的,這次自然也不會例外。
知縣大老爺下達了政令,縣衙內的吏員、衙役們便立刻行動起來。攜帶著政令,吏員、衙役們趕往各處倉庫以調撥倉儲,同時分赴各鄉鎮,知會鄉老、里正,拜會各地的鄉紳,有些地位高的還需要知縣親自前往拜會,通過這些基層的統治觸角來搜羅起更多的民夫和資源。
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吏員和衙役們當然是駕輕就熟,哪個去哪里,去找尋哪位,他們彼此之間都是默契早成,無需太多贅言,便各自奔向了各自的方向。
城門那里,門卒見得吏員和衙役們紛紛出動,亦是連忙指揮著百姓們讓出道路,以免耽誤了事情。城東那里,倒是有一戶人家出城是他們不敢輕易去招惹的,因為那戶人家的家主是舉人老爺,女婿也是舉人老爺,這都是能夠到京城參加會試的功名,甚至可以直接授官,可能出去轉一圈兒的功夫,再回來人家就是官兒了,他們這等小人物哪個不是恭恭敬敬的。
舉人老爺的女婿素來住在鄉下的老宅子,倒是舉人從來都是住在縣城里的。這一遭,舉人老爺卻是帶著一大家子人出了縣城。一個吏員從旁經過,亦是上前恭敬的問候了一番,直聽得是換個清凈處讀書,但那吏員心中卻不大相信。
“有道是小亂入城,大亂下鄉。這老狐貍,大概是聞到什么味道了吧。”
心中如是想來,吏員卻不敢稍作停留,公務要緊,他連忙出了城,直奔鎮上。那里他第一個要去拜會的鄉紳是個秀才,倒是與這舉人的舉人女婿關系極佳。
匆匆忙忙的趕出到了鎮上,府邸他是閉著眼睛都能找到的。臨到門前,他整理了一番儀容,示意隨從輕叩大門。
門,敲了好半天,內里連點兒動靜都沒有。這家子不是小戶人家,家中良田不少,還管著一個互助會,很有些能量。平日里敲門,都是門房大爺開的門,客客氣氣的將其請進去,并通知家主。而對于他傳到的知縣大老爺的政令,這家主人也從來是沒有二話。當然,縣衙那邊也少不了對于互助會的照顧,畢竟現在明眼人都看得出來,比之那些刁民,互助會出丁出糧怎么看都更加穩當。
然而,這一次不光是大門緊閉,側耳聽去,內里似乎也沒有任何動靜,連條狗叫都沒有。這樣的情狀,實在是太不正常了,但是他也不敢破門而入,只得換了下一家去拜會。
就這樣,一連拜會了幾家,尋常鄉紳無不是面露難色,而那些管著各村鎮互助會的鄉紳們則干脆一個不落的都全家失蹤了。這樣的情況,實在讓人匪夷所思,甚至是不寒而栗。眼見于此,吏員也不敢猶豫,連忙帶著人趕到鄉下一處互助會經營的小村子。所見者,卻是村中空無一人,連帶著那些牲畜、米糧都早已搬了干干凈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