敵進我退,敵退我進,馬雄在這方面似乎頗有些造詣。等到了這一遭,又是明軍在廣西的力量空虛,清軍大舉來襲,馬雄不光是帶著那些與他一般跑慣了的本部兵馬,更是還有全節以及大批的綠營兵助戰,也算是一個衣錦歸來。
對此,明軍守將高文貴自然是嚴陣以待,事實上從南下這座城池以來,高文貴就一直忙著修繕和加固城防。他是李定國的親信部將,自然知道李定國此番殺回廣西的目的并不是什么桂林府城,而是安龍的圣駕。一旦李定國大舉西進,那么廣西這邊勢必空虛。區別,無非就是按照原定計劃只是暫時的空虛,而根據陳凱的錦囊,那就變成了長期的空虛,就那么簡單。
清軍臨城,高文貴自然是不會接受勸降的。接下來,攻城的戲碼在短短半年后再度于這梧州府城上演,清軍那邊也是從湖廣運來了一些紅夷炮,準備如法炮制。
攻守之間,雙方自然免不了一個你來我往。由于洪承疇的臨時起意,清軍那邊的實力比最初計劃中的要弱上不少,而且暫時還沒辦法得到有效的補充。而高文貴那里也好不到哪去,只得在清軍臨城前夕向潯州府、南寧府以及東面的肇慶府求援。
駐扎潯州府和南寧府的李承爵、施尚義、李先芳等將帥暫且不提,肇慶府那里卻是兩廣總督衙門的治所,兩廣總督連城璧在那里坐鎮已經將近一年了,這段時間里倒也很是振奮了一番,不光是極力恢復民生、收取稅賦,另外還組建了一支督標作為機動兵力。
規模上,現在還只有兩千戰兵,比之陳凱的撫標還稍遜一籌,但是對于他們這些永歷朝廷下派的文官而言,他們在地方上節制將帥,往往其自身卻是無兵可用的,只能通過那些藩鎮。這一遭,卻是實際由文官掌控的部隊,軍中將校也都是粵西明軍中抽調的,并非同一系統也就不怕被輕易架空。
此番,高文貴求援,連城璧立刻就派出了督標出援,甚至還計劃征調王興、周金湯、鄧耀、張月、高進庫、李光恩、郭登第、韋應登、葉標等將帥出兵梧州府,與清軍決一死戰。
不過,這份雄心壯志很快就被從東面傳來的一個消息所打擊,連城璧聞訊連忙向陳凱修書,問及關于洪承疇的經標入侵廣東的事態。只可惜,這份信送到英德縣城時,陳凱并不在城里面。而同樣從梧州府送來,從桂林、永州、郴州繞了一大圈,以著進攻者視角書寫的軍情卻直接送到了洪承疇的案前。
“全節和馬雄的進展很快,已經開始圍攻梧州府城了。”
這無疑是沉寂多時之后的一個好消息,洪承疇交與眾將傳閱,亦是存著振奮軍心的意圖在。尤其是在于,他們當前的狀況乍看上去確實沒有太大的進展。
“諸君,老夫說得很清楚,從一開始,這盤棋的棋眼就不在這小小的英德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