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明一朝,文官賜爵的確實比武將要少,但那正是因為國朝有非軍功不得賜爵的祖制在,自李善長、劉伯溫之后,文官賜爵的也都是因為軍功,以著陳凱的軍功,賜爵是再正常不過的了。旁的不說,何騰蛟那等把湖廣都玩沒了的貨色生前都能有侯爵的爵位,陳凱可是真真正正的收復失地呢!
馬吉翔一番洋洋灑灑,直說得永歷當即就沒了反駁的理由。緊接著,從震驚中迅速的恢復過來,金維新和龔銘亦是連忙出言附和。
此三人,乃是晉王府的親信,這一點朝堂上下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眼見著他們三人如此,其他人只覺得是得了李定國的授意。殊不知,這件事情本就只是個意外,馬吉翔的斷然出手,為的正是應對永歷的那些小心思。
三人狐假虎威,再兼著陳凱的事情已經不能再拖了,賜爵的事情很快就敲定了下來,但是升遷卻暫且擱置了。這是馬吉翔主張唯恐升遷過快會讓陳凱失卻了奮進之心,于明廷而言,如今更是指望著陳凱能夠在東南給以清軍以更加沉重的打擊,這一點還是要顧及著的。
這件事情敲定了下來,也不用翰林院去琢磨頭銜了,朝堂上當即便把事情定了下來,并且當即由翰林學士書就圣旨,直接派了欽差送往廣州城宣詔。單單就效率上講,比之此前的那大半年的功夫,可真是天差地別了。
圣旨以著絲毫不遜于陳凱的請旨和郭之奇的奏疏的速度送往廣州,一路上無有些許停歇,直接就將圣旨送到了廣州城中。
這已經是永歷十一年正月下旬的事情了,陳凱越過了伯爵,直接受封大同侯,取的乃是他編造的家鄉。只是于他看來,這卻分明是一語雙關,尤其是他從欽差口中得知了這二字亦是由那馬吉翔定下來的,他便更是得到了確定了。
“大同,天下大同,這個奸臣很懂我啊。”
接了圣旨,陳凱便為欽差安排了接風洗塵的晚宴。宴會上,陳凱表現得興致勃勃,頻頻勸酒,直喝得那欽差五迷三道的,接下來沒費什么力氣他便得到了他想知道的一切。
一如朝堂上的馬吉翔,陳凱得知了原本是升遷為粵贛總督的官職,他亦是不由得暗自冷笑。這個官職對他而言確實是有利的,但卻并不符合現在的情勢。
從鄭氏集團的角度,鄭成功剛剛進行了集權的運作,永歷如此是在擠壓他與鄭成功之間的空間,同時給鄭氏集團以陳凱已經投靠了永歷朝廷的信號;而從朝廷那邊算起,陳凱的咨議局日后勢必會限制皇權和官僚集團的權柄,他們自然也不會與他是一條心的。接旨升遷了,那就是豬八戒照鏡子的下場。而且一個總督的官位,確實有利于陳凱對廣東西南部府縣的整合,但也會進一步的加劇他與粵西文官集團之間的矛盾,讓他在里外不是人的道路上越陷越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