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拍賣的是九塊玉石,從第一塊起,恒隆就頻頻報出高價。
前兩塊玉石,其他珠寶行搶到了,第三塊玉石,又是明瑞想要的。
幾番報價之后,就剩下了明瑞和恒隆,在恒隆再一次報價之后,明瑞的人不答應了,“上一塊是李大福跟我搶,現在又是你恒瑞搶,你們兩家……這是在抬莊?”
這話說得有點冒了,但是生意場上,又是同行扎堆,有些話敞開了說,也不算是壞事。
明瑞的抱怨,并不是沒有道理的,拍賣是在恒隆的場地,李大福負責邀請人,這兩家上午的時候,斬獲不小,下午繼續抬價,你們這是啥意思?
要知道,賣玉石的馮老板是新人,雖然關于馮老板的傳說,大家都聽到一些了,但是在此之前,大家都沒接觸過此人,那么……這人到底是從哪兒冒出來的?
有鑒于這些不太正常的現象,明瑞完全有理由發出質疑:你們三方,究竟是什么關系?
這個馮老板,是不是李大福和恒瑞找到了新的玉石渠道,聯合起來推出個代理人?
李大福參與拍賣的是一個副總,但是大老板李永銳也在場,跟馮君坐在一邊喝茶。
看到眾人的目光紛紛轉過來,李董事長火了,“我們總共才買了兩塊玉,恒隆都買五塊了,你們是怎么想的,能把我們李大福扯進來?”
李大福買兩塊玉,實在太正常了,此前他們跟馮君有接觸,但是一塊玉都沒買到手,馮君的玉都是精品,他們早就打算好了,今天要吃下幾塊。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李大福家大業大,是伏牛珠寶行業的老大,對玉石的需求本來就大,而他們是國企,雖然可以靠自身的規模和政府支持活得滋潤一點,但是跟其他同行相比,很多時候,他們的靈活性不夠。
所以伏牛省的玉石市場上,一旦出現了野生的精品,李大福的反應,總是比別家慢那么半拍,而他的競爭對手手段又靈活,這樣的競爭,李大福相當吃虧,拿到的貨也就少。
今天他們是一定要拿下幾塊玉石的,總算是他們知道,馮君手上的玉很多,所以先拍下兩塊,其他的看情況而定。
下半場的拍賣,氣氛已經上來了,李大福也就沒有多大的參與興致,正經是恒隆的繼續競價,讓李永銳有點看不懂:你們儲存多少塊玉石才叫個夠?
現在他聽說,大家懷疑自己和恒隆抬莊,這個名頭他可是不背,于是抬手沖著梁海清招一招,“梁總你過來一下。”
梁總是恒隆的常務副總,頭上還有一個董事長兼總經理的存在,不過那位的心思不在珠寶行業,而且梁總跟馮君打交道,也不是一次了,所以今天他在場就足夠了。
見到李永銳招手,梁海清也有點頭大,但還是走了過來,笑著發話,“李董有什么指示?今天來的客人比較多,怠慢您了。”
李永銳一擺手,大喇喇地發話,“梁總,這不是怠慢不怠慢的問題,我就想問你一句:拿著你們公司號牌的人,我好像沒見過……不是咱鄭陽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