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也不想跟對方講眼界,所以只能說,“你也知道,跟市里打招呼的葛總,是鄭陽舉足輕重的投資者,這個面子,市里是要賣的。”
高強也聽說過葛總其人,此人的投資并不僅僅限于鄭陽,在多個省份都有大手筆的投資,勞動密集型的產業,雖然工資不高勞動強度不小,但是解決了太多的就業。
此人在華夏的影響力極大,就算是袁子豪沒退的時候,見到這人也要客氣幾分。
不過高強對這人的印象并不好,他冷笑一聲,“你們賣他面子,關馮總什么事?他投幾十個億建工廠是投資,馮總投幾個億植樹造林,就不是投資嗎?”
投資幾個億,和投資幾十個億,能是一回事嗎?趙局長心里冷哼一聲,這是數量級的差距。
不過這種話說出來,就沒意思了,他也不想得罪人,“話我已經說明白了,我建議你跟馮總說一聲,能做朋友的,何必推到對手那一邊?”
高強也沒想到,此事里還涉及了一個葛總。
要不說那沈秘書操蛋,他完全可以先點出此人,再跟馮君繼續談,但是他偏要先小小地刺激馮君一下,搞得事情沒辦法談了,自然也就不用再提葛總了再說也是白搭。
這種小伎倆,連臧市長都沒意識到。
高強對葛總的印象不好,但是他不能保證馮君會是什么態度,所以他也只是無所謂地笑一笑,“南新羅不是有韓醫的嗎,找中醫湊什么熱鬧?”
趙局長感覺到對方有點虛了,所以借機施加壓力,“這樣,咱們也不能讓南新羅友人一直等著,先把車放進去怎么樣?”
高強懶洋洋地回答,“只有馮總有權力放車進來,你跟我說這個沒用。”
趙局長站起身來,“看來得跟袁老打個招呼了。”
“那你去打招呼唄,”高強目送他離開,不以為然地發話大師不想放人的話,袁老說了也不管用。
不過他的話是這么說,出現了新情況,他肯定是要給馮君打個電話匯報一聲。
馮君一聽是葛總跟市里打了招呼,冷笑了一聲,“他姓葛我姓馮,憑什么我要聽他的?”
別說高強,馮君對這個人的印象,也不是很好。
他對葛總并不陌生,畢竟此人在鵬城,也曾經有過巨大的投資,鵬城不缺乏他的傳說。
撇開鵬城不說,只說葛總在此地的投資,固然可以說是他選擇了鄭陽,但是同時,又何嘗不是鄭陽成就了他?
他投資的勞動密集型產業,純粹是以量取勝,利潤低微,對工人的盤剝也格外地狠,工作強度大,工作時間長。
對葛總來說,生產成本必須嚴格控制,否則就賺不到錢了,但是對工人來說,如果有別的選擇,絕對不會選擇去他的工廠。
此人在海外投資的工廠,可以成為佐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