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君是在當天下午五點到家的。
時間已經進入了十一月,鄭陽天氣晴好,溫度不是太低,但是云園這里就不行了。
連陰雨,已經下兩天了,雖然還更靠南一些,但是有些刺骨的涼意了。
李曉濱本來是要給馮君訂林業賓館的總統套的,不過馮君說了,今天我回家住。
兒不嫌母丑,狗不嫌家窮,前兩次回家,沒有在家好好地住兩天,已經很不合適了。
馮君回來沒有通知任何人,通過嘎子在林業賓館找了一個相熟的保安,悄沒聲把車停在賓館的停車場,打著雨傘走回了家里。
進了家之后,他才給小賣部打個電話,說是自己到家了。
連上上大學,他已經離家七年了,那個逼仄的、七平米大小的隔斷里,大致還是七年前他離家時的樣子。
只是那張寬度一米三的手工床上,摞著幾個布做的包裹,對角打結的那種。
在大城市里,已經看不到這么落后的打包方式了,多數人用的是衣物收納袋,也有使用真空壓縮袋的,但是馮君看到這種包裹,心里卻驀地涌上了一絲親切。
打記事的時候起,家里差不多就是這樣的布局,那時候還有爺爺奶奶,臨街的房子也沒拆,二叔也還在附近住著。
不多時,得了消息的張君懿就回來了,手里拎著一條魚和一只宰殺好的雞,笑著發話,“可算知道回家住了,你爸正對賬呢,一會兒就回來……我去給你做飯。”
“我來吧,”馮君走上前,笑著發話,老媽待兒子肯定不錯,但是她做菜的水平……不提也罷,書香門第出來的張家大小姐,也就腌咸菜和蒸水蛋的水平拿得出手,其他都是渣渣。
所以大多時候,她要做的是擇菜、洗菜和切菜,正經的煎炒烹炸,還得馮文暉出馬。
老院子用的是公用水龍頭,娘兒倆就在水龍頭下忙乎開了,院子里的鄰居出出進進,瞬間就發現了他,“呦,小君回來了?”
現在鄰居們都已經知道,馮家的孩子出息了,甚至還有人說,他好像要花幾十個億,在縣里承包山林朝陽就這么屁大點地方,有點風吹草動,基本上全縣就都知道了。
大家分析,這話應該是真的,別的不說,遲縣長可是親自來過小院的,還有人見到過,晁穎進了馮家的小賣部。
可是別人問起馮文暉夫婦,這夫妻倆就笑瞇瞇地表示,事情都是小君在辦,我們也不清楚。
至于說承包山林會花多少錢,他倆回答得更干脆了,那都是孩子搞的我倆就那么一個小賣部,能賺幾個錢?
所以鄰居們都知道,馮家能讓縣里高看,原因是在馮君身上這孩子小時候就不凡啊。
這院子里一共六戶人家,有三戶老鄰居搬進了樓房,其中兩家把房子讓給了自家親戚住,另外一戶則是把房子租出去了。
所以馮君在院子里,也就是僅存的兩戶老鄰居慣熟一點,另外兩戶老鄰居的親戚,多少打過一些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