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之前,道觀修建得十分迅速,澳洲人看得差點把眼珠子瞪出來,不過不管怎么說,華夏人“基建狂魔”的口碑,已經逐漸被國際社會接受了,他們吃驚歸吃驚,但不是很意外。
可是幾輛大車開上來,起重機直接把集裝箱住宅吊下來,這就太匪夷所思了華夏人的房屋,可以這樣運輸的嗎?
尤其過分的是,這些集裝箱下面,還安裝了支撐爪,通過調節,可以適應各種復雜地形不說,關鍵是支撐爪的主軸部位,是套裝上去的。
也就是說,主軸上換上大的輪胎,一輛拖車可以帶著集裝箱在公路上跑。
澳洲人看得眼界大開華夏人還真會玩兒!
林四爺的手筆不小反正他是跟王總合作一起搞的,二話不說先弄了十個集裝箱來。
一個集裝箱,起碼頂得上三臺房車,里面稍微隔離一下,住三戶人沒有問題。
不過林四爺也知道,澳洲人比較強調**,所以后來再運到的,就是小型的集裝箱了跟房車的空間差不多,但是……價位就差很多了。
馮君強調的另一點,就是咱們不能以價位取勝那是惡性競爭。
現在全世界都在說,只要華夏人掌握了的東西,一定會做成白菜價,這也是西方世界對東方最強大的怨念:咱們維持好價位,各掙各的,認真地壟斷市場不行嗎?
不過林四爺還是開出了一個極低的價位,大約就是房車的三成,大集裝箱的租金,跟房車類似,甚至還高一點,但是居住體驗強得不是一點半點。
不服氣嗎?沒用的,集裝箱的房屋成本實在太低了!
事實上,大部分的集裝箱,在到港的時候,已經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只是包裝箱而已,堅固一點無非是為了保護貨物、抵御風浪。
這種類似于廢物利用的成本,能有多高?
林四爺的這一招,打了那些靠房車經營的人一個冷不防,從低端到高端,完全吊打對手。
這些人也想搞集裝箱來經營,但是成本有點高不是經濟方面的成本,而是人力、時間等成本,別看集裝箱房屋簡單,其實從組織貨源、改造到運輸,不是一個兩個人搞得定的。
專門去經營倒是可以,可他們并沒有跟道觀打好招呼,貿然投資有風險,若是去找索菲亞商量,這點業務量,還沒太大必要。
大部分的房車車主,還是很佛系地出租,租出一天算一天,租不出去也無所謂,相當地隨緣反正不可能降價。
沒過多久,終于有一個房車車主想到了點子:拼車!
房車原本就不大,招呼多人入住的話,用戶體驗有多糟糕可想而知,不過這名車主想出了一個噱頭:我這是青年旅社,是為兜里沒錢的年輕人服務的!
別說,他弄了這么一個概念,房車還真就好租了,除了旅客的租金降下來了,還能撮合年輕人一起交流反正大部分時間,大家都是在房車外,就是晚上睡覺時回去。
一輛房車里睡八個人,有沒有不方便?肯定有,但是一旦睡著了,誰還會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