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某某人商業頭腦好,嗅覺敏銳,鼻子像狗一樣,分分鐘能嗅到商機。
嗅的是什么?
嗅的是這價值認可。
比如你開個餐館,即便味道再美味,價格再便宜,絕大部分的價值認可無非就是周邊一公里的街坊四鄰,或者名聲再躁點,無非也就幾公里,有了這個認識定位,開餐館如何選址如何運營都是圍繞這個一公里的人來考慮的。有了這個認識定位,不會吹牛逼說開餐館要比過亞馬遜。
能創造什么樣的價值,能得到哪些人的認可,這便是商業邏輯的基礎,阿里巴巴創造了什么價值?實體到互聯網,貿易輕捷化,降成本,阿里巴巴為什么那么有錢?價值得到了n多人認可,當然有錢了,就像幫人把一個冰箱扛上五樓,對方付200元,這個價值認可雖然不低,但認可的人不多呀,誰沒事天天找人扛冰箱啊,即便天天有,一天估摸著也就搬20個吧。
因為人是多需求復雜動物,所以基于人的認知而產生的價值認可是多方面的,比如華為當年因為自身技術限制干不過國際巨頭,險些被倒閉,好在當時華為提出以服務優勢彌補技術劣勢,最終緩了口氣活下來了。消費者認可某個品牌,不僅僅是它質量過硬,還包括售前售后服務。
價值認可也帶有時效性,夏天賣冰淇淋肯定比冬天生意好,也就是常說的淡旺季;那么同樣是夏天,當大多數人的味蕾都愛上了牛奶雪糕,你還在賣大冰棍,那就只能賣賣情懷了,這算是商品更新換代,餐飲行業的更新換代速度慢,一代人一個味道,但放在科技行業,比如手機,去年500萬像素還是稀有物種,今年或許就是爛大街的了,有誰會想到諾基亞會一夜之間被蘋果取而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