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業中,時刻都要保持警惕,因為危險無處不在。有一天晚上,大家都已經入睡了,砰砰砰……外面突然響起了激烈的敲門聲。主任、家長趕緊招呼大家起床,并告訴大家不要緊張,查暫住證了。甘松看到家長迅速把平時大家學習的資料拿到廚房,放進米袋子里,用米把它掩埋好,主任負責開門。
因為突發狀況隨時存在,所以主任和家長都形成了一種默契,主任對外、家長對內,學習資料是要絕對保密的,里面有每個成員的邀約名單、學習計劃、聽課記錄、學習心得等等,不可以被搜到,這是證據。大家都會統一口徑,就說過來打工的,還沒找到工作。即使警察懷疑是做傳銷的,只要大家都不承認,又找不到資料,他們也無可奈何。
房門打開了,四、五個“迷彩服”沖了進來,每個人都拿著手電筒和塑膠棒,“快、抱頭、蹲下”,手電筒的強光到處亂射,他們找遍每一個房間、陽臺、洗手間、床下、衣柜里……其中一個“迷彩服”大聲喊叫:“住這么多人,干什么的?暫住證都拿出來”。主任說:“都是老鄉,過來打工的,剛來,還沒來得及去辦”。
甘松第一次經歷這樣的事情,多少還是有點緊張的。接著“迷彩服”讓大家排隊依次下樓,下樓之后,大家鉆進了“悶罐車”。主任拿起了手機給上層的人打電話,他的口氣里流露著淡定和樂觀,聽得出來,這樣的事情,他沒少經歷,呵呵。大概半個小時的路程,“悶罐車”在一個院子里停了下來,所有人都下了車。“迷彩服”們挨個搜身,當然女生是有專門的女士搜身。搜過身之后全部靠墻站好,大概半個小時,又被重新塞進車里。主任又開始給上面打電話,說目的地有可能是江蒙收容所。這樣的事情經常發生,上層也應該知道可能會被轉運到哪里。主任在車上跟大家聊天,講笑話,偶爾還會吼兩嗓子唱兩句,鼓舞大家的斗志,告訴大家這不過小事一樁。
甘松在江蒙收容所度過了難熬的夜晚,水泥床又硬又涼,好歹現在天氣不太冷。里面也有不少彪形大漢,也有不少滿身文身的,也有看起來兇神惡煞的,這樣的場景似乎只在香港電影上看到,呵呵。
第二天上午,主任對大家說,中午我們就可以出去了,江蒙的黃總已經在“營救”我們了。果然到下午的時候,收容所的人叫了大家的名字,大家跟著收容所的人出來了,接著就是簽名、按手印,最后走出大門。甘松回頭望了一下:“這個鬼地方,希望一輩子都不要來。”
遠遠地看到大家出來,黃總帶著大家,搭了兩輛出租車離開了這里,在車站附近的一個餐廳吃了飯。快一天沒有吃飯了,大家也餓得夠嗆,狼吞虎咽地吃了一通。黃總調侃著說:“運氣好的話,你們以后不會來到這里,運氣不好的話,還有可能進去。江蒙歡迎你們,但我不希望在這個鬼地方跟大家見面,希望你們有一天做了大主任,升了經理,到我們江蒙體系來講
(本章未完,請翻頁)
課”,一句話,讓原本壓抑的氛圍顯得那么輕松。
吃過飯,大家坐上江蒙到崇山的車,在車上,主任告訴大家,江蒙的黃總他們都很熟,以前在一個家住過。他說體系就像樹一樣,大家都源于一個“根”,慢慢地就分成枝枝叉叉,隨著大家的發展,總有一天我們都會到不同的城市去發展,各自帶領自己的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