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婆說,因為我入獄,孩子的幾個同學、伙伴都遠離他了,說他爸爸是個賊。”打完電話,黎華跟大家說:“都是他的錯,讓無辜的孩子承受非議和壓力,也讓妻子抬不起頭。”
這種心酸感,有時也會出現在臨釋人員和出監人員身上。有的人已經下定決心痛改前非、重新生活了,然而社會上部分人戴著有色眼鏡看他們,讓他們覺得甚是難受、心酸,有些污點注定要背負一輩子。
辣粽:部分服刑人員違反監規紀律,按照規定,被給予處分。經教育,有的人知道是自己犯了錯,也明白犯錯帶來的后果,臉上頓時火辣辣的,就像吃了麻辣的粽子一樣。看著別人取得良好的改造成績,自己一塌糊涂,那心里不是一般的辣。
不同的味道,對應的是人生中遇到不同事情時心中的滋味。有時甜,有時咸,有時酸,有時辣,如同我們吃過的粽子味道一般。其實不管身在何處,大家同樣會遇到這些滋味,希望這些所有的滋味,都在與家人陪伴的情況下體會,而不要身陷囹圄,孤獨感受。
晚上,監獄醫院除了身體原因不能看電視的,都集中在大廳看監獄錄制的節目,由監獄文藝隊表演的端午節特別節目-“放飛夢想重塑新生”文化節目。爵士舞、原創歌曲、脫口秀、手鼓表演、心理劇的形式展示了監獄文化建設的豐碩成果,闡釋了監獄“致力回歸”的教育理念。
閉幕式上,心理情景劇《回家的路》以其內容的貼近生活及表情的生動
(本章未完,請翻頁)
感人得到了觀眾的一致歡迎。
該劇根據服刑人員真實故事創造,通過現場演繹的形式將出監中心的社會模擬教育內容搬上舞臺,通過“寓教于劇”的方式,讓服刑人員對于出監教育多一份了解,對于未來生活多一份想象。
“通過參演《回家的路》,我意識到自身的潛能,感受到家人的關心,體會到社會的關注,讓我對于未來的生活多了一份期望和信心。”參與《回家的路》演出的服刑人員說。
服刑人員出獄重返社會,有一個再社會化過程。為了幫助服刑人員更好地回歸社會,通過文化藝術等系列活動,為服刑人員有一個一個自我審視、覺醒與成長的機會,幫助他們搭建一條“悔過自新、回歸社會”的新生之路。
在錄播節目之后,電視播放了監獄開放日服刑人員和家屬親情會見的感人畫面。每一幅畫面背后,都有一個溫馨和感人的故事,那是一個個讓人感動的瞬間,潤物細無聲地感化著服刑人員。服刑人員日思夜想的親人終于來到了身邊,當他們為親屬們獻上自己親手制作的小禮品時,親屬們已然感受到了那一份沉甸甸的思念和牽掛。活動中,親人們用“按摩”這種最簡單的方式傳遞這份濃濃的親情,通過這細小的動作,傳遞內心的關心與牽掛,體會親情的溫度,用彼此的手指給對方留下了最特殊也是最珍貴的記憶。
一條軟軟的圍巾,好像一條情感的紐帶,將囚子與家人的心緊緊連在一起,讓服刑人員內心滿是暖意。渴盼的心靈迎來親情的擁抱,以慰藉服刑人員和家屬的思念之情。
回家的路很長,也很短;回家的路很短,也很長。辛苦付出,努力改造,就是踏上回家路的唯一捷徑。家人的關愛、親朋好友的呵護,如春風化雨般呵護服刑人員罪惡的心靈。讓他們擁有希望、獲取前進的動力,踏上回家的征程。
讓家屬們看到日思夜想的親人在監獄改造中的點點滴滴,家屬們放心的同時,也讓服刑人員更有改造的動力,那些用“愛”堆積的思念,鋪就出了服刑人員一條條充滿著陽光的回家之路。
一幕幕感人肺腑的畫面,一幅幅淚流滿面的場景,無不在訴說著一場關于“愛”的故事,親情幫教活動,不僅僅只是一個簡單的活動,這是維系親人與服刑人員之間最結實的紐帶,最堅固的橋梁,是改造中最有力量的存在,服刑人員和親人們更好地團聚,匯聚著家人對服刑人員的關心和愛,匯聚著家人對服刑人員早日重生的深深期盼,“愛”為服刑人員鋪就一條回家的路,讓他們有跡可尋,有夢可做,有情可依,有根可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