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明辰從來沒有覺得時間過的這么慢,他的心就像被無數張手抓來抓去,又癢又沒法緩解,但是他牢記陳老伯的囑咐,這件事誰也不能說,包括自己的母親。
好不容易熬到吃完午飯,孫明辰終于得到自由,飛快的跑下樓找到陳老伯,這次他也很順利將二十年前撿到盒子的故事告訴孫明辰,但是故事卻沒有說完,只是說以后有機會讓孩子回一趟麻溝村,接著老人開始向孫明辰詳細的講述帛卷中的內容。
帛卷的作者叫方清源,卷中主要描述的是他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所學習到的一種修真法門,這個被他稱之為“解緣道法”的修習之法,學成之后能解世間因果,能定萬物輪回。
方清源,生于清康熙年間,家中世代行醫,幼年喪母,自幼跟隨父親和大兄在家鄉開醫舍行醫。后來父親仙逝,他又與大兄的醫理不合,便獨自離家開始游歷四方,做個世間游醫。
正值康熙帝駕崩,雍正帝即位,朝堂之上風起云涌,民間市井也動蕩不已,他在游歷期間結交了一些當時出山救市的異人,由于巫、醫、道不分家,這些異人的觀點和術法很能吸引方清源的興趣,便常常參加他們的聚會。
在一次聚會上,方清源結識了一位自稱為無緣居士的老者,交談中老人說自己生于明成萬歷間,機緣巧合之下學得一門化緣解道的法門,此法不避年齡、不分男女、不畏生死。
方清源聽后激動萬分,以往所遇別家法門,不是要求自幼修行,就是要求天才地寶,而他已步入中年,又沒蓄多少財資,一聽這個法門正適合自己便誠心求道,居士也沒有過分為難,只是讓方清源跟自己三年,能學多少一切隨緣。
如此三載,一日居士將方清源叫到身邊,說出三條戒語:第一,此法既傳授于他,可自行修習,但萬不可輕易傳承,如無良人,寧可將法門石沉大海或隱秘山林;第二,解緣之道不可強求、不可輕放,一旦游離其中必須有始有終;第三,修行此法雖可強身健體、窺探因果,但萬不能為名利所迷,困累其中。說完一眨眼無影無蹤。
自師父神隱后,國家時局漸漸平穩,方清源無意歸鄉,便找了一處安逸所在定居,由于師父傳法只是口傳身意,沒有文字資料,為了傳承方清源開始將自己的所學所感以及所用記錄到帛卷當中,希望后輩傳人能夠受用。
然天有不測風云,一次他被迫介入一場道門爭斗當中,遭歹人所害,身受重傷,有幸被一村民所救來到麻溝村,在村中度過自己人生最后時刻。
在身死道消之前,由于沒有找到合適的傳承人,只能將帛卷和當年師父留下的緣靈精華藏于麻溝村神廟的塑像之中,靜候未來的有緣人。
“我要教你的就是帛卷里記載的解緣道法。”陳老伯看著聽入神的孫明辰,緩緩地說道,“嗯,我知道了,那您就是我的師父了。”孫明辰想到電視劇里的拜師場景,福至心靈邊說邊跪了下來,“師父在上,請受徒兒一拜!“說完自己先笑了起來。
老人咧嘴一笑,摸了把下巴上的胡須,受了孩子一跪,“好孩子,快起來,以后在外人面前你還是像原來一樣叫我陳爺爺就好。”
“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