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珠算了賬,給管事結了銀子,最后她問一句,“管事的,你們苗氏有鹽么?我這還有點地方,想賣點鹽試試。”
除了酒樓,鹽也是她的目標。要知道鹽在這個時代有多珍貴?販鹽可是比鴉片更暴利的產業!
只是那管事擺擺手:“沒有,咱們沒有鹽。”
見盈珠有些驚訝,畢竟貫通南北的這么大的一家商號,怎么會沒有鹽?
他接過銀子,笑道:“鹽這玩意都是官鹽,私自販賣私鹽可是死罪,關系不夠硬,拿不到鹽引,難啊!”
這個時代的制鹽業肯定沒有現代那么發達,窮人普遍買不起食鹽,燒菜一般都是用大顆粒的粗鹽代替,而大顆粒的粗鹽里面的有毒物質含量是很高的,即便如此,這些粗鹽也不是想買就能買到的。
統治者對食鹽的監管特別嚴格,皇帝把一些很重要的產業都收編到了自己的管轄范圍內,也就是說全部這些商品的經營權都是歸國家所有的。
而商人想要售賣食鹽,一定也是要獲得皇家特許的經銷權,也就是所謂的鹽引,這還不夠,還要花費很大的銀兩去交這個經銷費用的。
在這個時代能夠售賣的起食鹽的家族地位都是很高的,地位不高的話他們也拿不到食鹽的經銷權。
那么想要搞個商業壟斷簡直太容易了,不僅僅是食鹽,其他生意都會面對這種局面,簡直是不可避免的。
其實食鹽的加工成本并不高,但是經過官府和商販的一層一層的剝削加價,到了百姓手里的價格已經翻了十倍都不止了。
有一些老百姓就想到了一個辦法,用土鹽進行試煉,直到提純出來食鹽,這種鹽,也就是粗鹽,往往都很劣質的,吃多了會導致身體中毒的,而且也提煉出來的食鹽也不純粹,加工過程也不衛生。
即便這么劣質的鹽,只要被官府發現,也是不允許私售的,甚至會對賣鹽的商販加以處罰,一旦被發現有人私自販鹽,那可是死罪。
但是總有一些想賺錢的又膽大的商販,他們會將粗鹽的價格往下面壓一些,這樣老百姓來說就能吃得起鹽了。
而對于一些實在窮的人來說,連粗鹽都買不起,哪怕是一點點也是買不起的,實在忍不了就會用別的替代品。
比如結晶硝,這種東西都是對身體有毒的物質,而且這種東西只有硝石上才有,而硝石往往是用于制作火藥的原材料,只是此時的人都不知道何為火藥。
所以大多人都是偷偷購買硝石材料或者是直接去撿這種石頭,刮上面的結晶硝來代替食鹽,這比粗鹽要便宜上百倍。
但是經常直接是結晶硝的話是很容易得癌癥的,不過古代對于癌癥也沒有什么概念,但是吃久了真的會吃死人。
所以盈珠想到了鹽,現時代制鹽技術不過關,產量上不去,再加上地域限制,基本只有沿海的州郡才能產鹽。
這完全是賣方市場,商人想販售鹽,得過硬的關系,還得用大量的銀子開道。
苗氏其實是碭縣本土商號,后續逐漸發展出去的,錢有,但沿海商號比人脈是劣勢,索性不沾。
據管事說,這其實是常態,內地商號做鹽的都少,涉及的基本都是二道販子。
盈珠還是有些詫異的,因為據她所知,碭縣往南很近的海滬郡,就有大鹽湖,這應該比海鹽方便多了的把?
管事苦笑:“海滬郡?那可是原坊,也沒比沿海好多少。”
原坊是天子腳下,朝廷直轄的地區,如今的皇帝昏庸,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