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郎原本以為自己提出蔥油餅漲價這個消息之后,會遭到顧客老爺們的討伐。
可沒想到,卻遭到了客人們的一致擁護。
“漲得好!大郎,不是我說你,早就該漲了。如今吃穿用度,各種家伙什價格都在飛漲,蔥油餅這么好的神仙吃食,早就該漲價了。”
“漲價不是問題,但你丫能不能動不動就關門大吉?害得我們都不知道上哪找吃的去!”
“大郎!隨便漲!我們不差那幾個錢。”
武大郎表面笑嘻嘻,心中MMP。
你們這些墻頭草,嘴上是這么說,但實際上,別人只是用一點蠅頭小利,很快就能將你們收買了。
這不,李瓶兒隨便拿出三瓜兩棗,你們不就屁顛屁顛跟著去了?
哼哼!
漲價自然是要漲價的。
一方面出于成本考慮,武大郎離開清河縣一個星期,清河縣的物價就漲了不少;另一方面,將蔥油餅的價格提高,也可以讓滿肚子壞水的李瓶兒知難而退。
當然,那蠢婆娘要是還繼續用她之前的歪招,依舊從他武大郎炊餅鋪高價買低價賣,搞惡意競爭的話……那他武大郎也不介意陪她玩兒,繼續漲價!
反正,武大郎對這蔥油餅的定位,從來就不是生活必需品,而是作為類似于后世奢侈品般的存在。
蔥油餅的存在,就類似于食物中的愛馬仕!
你想。
就巴掌大小的那么一塊蔥油餅,就要10文錢,可不就是奢侈品么?
能天天吃得起這玩意兒的,那得啥家庭條件?
所以。
武大郎篤定。
即使他這蔥油餅的價格漲到天上去,買得起的還是買得起,該買的還是會買。
并且,漲價不但不會影響其銷量,反而可以為炊餅鋪捕捉到更為精準的客戶群體,鞏固他們對蔥油餅的忠誠度……
嘖嘖!
看吧!
老子可是吃得起10文錢1角蔥油餅的人,厲不厲害?
吃了蔥油餅,老子就是爺!
等這些有錢的客人們,對蔥油餅的忠誠度加深。
他武大郎,又可以開發一些其他新奇的食物,繼續收割。
依照眼前的形勢看,這宋朝的韭菜,可是肥嘟嘟滴!
不過。
物價上漲,這個事情,倒是提醒了武大郎……
政和元年,宋朝就經歷了一次物價上漲。
這次物價上漲,就是發生在童貫使遼之后。
這年9月,宋徽宗派童貫出使遼國,為收復燕云十六州作準備。
童貫這老陰賊在出使遼國的路上,認識了出生遼名門望族,曾擔任遼朝光祿卿的遼國叛徒馬植。
這馬植向童貫進獻滅燕、收復燕云十六州之計,得到童貫賞識,并賜名李良嗣,將其帶回汴京。
李良嗣到汴京之后,給宋徽宗忽悠了聯金滅遼、收服燕云十六州的一系列歪點子……
宋徽宗被忽悠得滿心歡喜……從這之后,強弩之末的北宋就開始在作大死的路上,狂奔不止……
與此同時,各地農民起義,也像雨后春筍般,冒了出來。
以宋江為代表的水泊梁山,在茍且發育了幾年之后,也在宣和年間正式起義。
而后,北宋風雨飄搖,沒幾年金兵揮戈南下,直接嗝屁了。
……
嘶!
武大郎倒吸一口涼氣。
亂世將至,危機感爆棚啊!
看來,得加快發育速度,壯大自身實力了。
好在,眼下還只是政和元年,距離天下大亂,還有一段時間!
正思索著,一個頭發花白、衣著寒酸、拄著拐杖的老奶奶,顫顫巍巍地從人群中站了出來,面色急切地問道:“大,大郎,蔥油餅漲價了,那炊餅會不會漲價?”
炊餅,可是清河縣底層民眾們的主食啊!
眼下,物價飛漲,其他家的炊餅都紛紛漲價,至少5文錢一個,只有武大郎家,3文錢一個的炊餅,成為窮人們果腹首選。
如若這武大郎炊餅鋪的炊餅也漲價,那他們這些底層百姓,可就吃不起飯了。
阿婆那張飽經風霜的臉上,帶著一絲忐忑,渾濁的眼球中,透露著一抹不安。
武大郎知道眼前這老人,她就是西街的蘭婆婆。
蘭婆婆老公死得早,靠打零工將獨生子拉扯長大。
幾年前,獨生子去了外面闖蕩,至今未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