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玻璃作坊賺錢,玲瓏修練內功
給住持師伯出了主意,往回走的時候明心心思也活動了起來:“嗯,我也應該弄他一個作坊。”
所謂錢到用時方恨少,現在有了小玲瓏,請女夫子,請廚子,請村里人幫工,又經常買各種價格昂貴的食材,他有點擔心那點錢能支撐多長時間了。
而要想賺錢,對于明心來說自然是開作坊,做這個時代稀缺珍貴的甚至是沒有的,就像白糖工房肥皂工房一樣,這樣賺錢才快!
那什么東西緊俏呢?明心很快就想到了玻璃,于是,決定弄一個玻璃作坊。
回到家里,明心讓人買來油脂和堿,親自試制出了肥皂,然后將方子告訴了無色師叔,這事就算結束。
接下來,明心就在村子周圍逛了一圈,選了一個距離村子較遠的地方作為玻璃作坊的地址,買下來之后開始請人修路。玻璃作坊需要運材料進來,還有煤,直接買焦炭不合算,明心打算自己建制焦炭的爐子。
瀝瀝拉拉半個月才將路修好,然后平整地基、引山泉、砌圍墻、搭棚子、建房子,兩個月才弄好。
基礎設施弄好之后,請了一個建爐子有經驗的師傅,明心也上場,商量著建爐子。
建了拆拆了建,反復四五次才達到明心的要求。
寺院的精鹽工房改成肥皂工房,肥皂銷路大開了,明心的工房才開始試制玻璃。
第一爐制作出來的跟之前建爐子時明心試驗的一樣,都呈綠色。但明心也沒辦法,想要制無色玻璃,他現在還沒這能耐!
當然,也用不著制無色玻璃,綠色的玻璃也挺貴。玻璃在大明被稱為水玉、水精,認為是西方國家出的寶貝,甚至以前被認為是出自山中石窟里,是冰經過千年所化而成!
因此玻璃可以做成鏡子,也可以直接做成飾品。
第一批鏡子做好之后,明心除了留一面給小玲瓏,其他的都送給寺里的長輩。
住持拿著鏡子照了照,贊道:“很好,看得很清楚!有了這玻璃鏡,銅鏡就該淘汰了。”
“還早得很!”明心笑道,“我那作坊就算晝夜不停工,一年也生產不了多少。就算像精鹽方子白糖方子一樣泄漏了,也產量也不大。再說,現在還做不出無色的,還是差了不少。”
“等到以后制出無色玻璃,其他地方的琉璃工房也弄到了方子,產量大增,那時候才能淘汰銅鏡!”明心接著笑道。
說起來,玻璃制品在大明現在已經很多了,但是,因為審美觀的問題,大家伙往里面加入了很多亂七八糟的東西,把玻璃弄成了半透明甚至不透明的琉璃。正因如此,明心才對自己的玻璃鏡子有信心。
事實也是如此,玻璃鏡照出來的人影雖說顯綠,看著有些怪異,但是畢竟比銅鏡清晰多了!
玻璃鏡一上市,不但短時間售空,而且還接下了幾個大訂單。不出意外,今后明心工房的玻璃鏡子就由這幾家分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