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不管不顧地找了一連串領導,還沖校長、組織部長、中文科主任發了脾氣,責問他們憑什么不錄取毅虹。教授還真冤枉他們了,在毅虹的錄取問題上確實盡了力。
問題出在政審不合格。
現在的高考考生也許很難理解當時“政審”的概念,當年,每個考生都要接受這項特殊的調查。
考生報名后,招生辦通過郵寄的方式,向考生的父母、直系親屬所在單位、公社(街道),發送考生政治情況調查表,對考生的家庭背景和現實表現進行詳細調查。
以此為依據,形成可以錄取絕密專業、可以錄取機密專業、可以錄取一般專業和不合格(不能錄取)四種內部掌握的結論。雖然考生并不知道調查結果,但是它決定著考生能不能上大學,讀什么樣的專業。
高考報名表上只是考生最基本的個人資料,政審工作是在報名之后進行且不影響考試,只要報了名就可以參加高考。因此,毅虹順利參加高考并填報了志愿就好理解了。
其實對毅虹的政審,比起這些程序來要復雜得多。
當組織部門從調查表中得知毅虹有一非婚生子后,為難了。難道全縣的文科狀元就這樣被拒之大學門外嗎?組織部的領導正想就毅虹的問題召開專題會議進行討論研究。值得期待的是,多數同志認為毅虹人才難得,不應糾纏年輕人過去的失誤,應網開一面把毅虹送進大學深造。
就在這個節骨眼上,組織部來了一位不速之客,他就是張斜頭。他提交了一份實名舉報信,信中除舉報毅虹有一私生子外,還反映了其他問題。
當年,張斜頭當上大隊民兵營長后,他想做的不是怎樣燒三把火,而是仍然打著毅虹的主意。他琢磨著,自己雖然沒有什么文化,作為大隊干部與拖著油瓶的毅虹還是攀配的。但她是個敬酒不吃吃罰酒的人,好言好語相勸她是不會嫁給自己的,怎么辦才能如愿以償呢?
張老漢對老二當上了大隊民兵營長,心里樂開了花,對這位有出息的兒子是百依百順。他看出了張斜頭的心思,說:“老二,我的法子毅虹準上鉤,等她咬了鉤,就看你的本事了。”
“爹,你有什么好辦法快說。”張斜頭急不可待地問。
“至于什么妙計,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到時候再說。”張老漢笑笑賣關子地說。
毅虹看著思鎖面黃肌瘦皮包骨頭的樣子,心中不是滋味,她有什么辦法讓思鎖增加營養?能讓他吃上飽飯已是謝天謝地了。
一天,毅虹在地里勞動時撿到了十幾粒黃豆,她趁著休息的時間,帶著思鎖來到生產隊里的豬舍。她掏出黃豆,讓正在煮豬食的朱叔用火鏟子把黃豆放在爐膛里烤熟。然后,她咀嚼聚成一團后取出塞到思鎖嘴里,給兒子增加點蛋白質。
張老漢早已盯上了毅虹的動向,他把手上拿著的鼓鼓的紙袋交給朱叔,耳語了幾句后就走了。張老漢是營長的父親,朱叔肯定會言聽計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