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虎用意識在松林內找了一圈,結果只在靠近山腳的一塊大石頭上找到了順著植物根莖下滑的水。
大石頭很大,大約有一輛大卡車那么大。五分之四的體積藏身在山體中,剩下的則暴露在空氣里。
石頭底部微微內陷,因此,當水流順著植物的根莖下滑到一半的時候,就會匯集成滴,一滴滴沿著水苔滴落。
程虎把礦泉水瓶里的水全部喝掉之后,用瓶子去接水。
瓶子的容量是250毫升,裝了差不多五分鐘才裝滿。
水量確實小得可憐。
正因為是這樣,就更是顯得在此處建造一個蓄水池的是多么重要了。
可以想象一下,動物們循著水汽來到此處,本來想豪飲一番的,卻發現,結果自己仰著脖子接了半個小時的水,卻越接越渴。
而且在這期間,還得擔心自己的天敵會不會突然出現。
那場面可真是有夠心酸的。
但是,如果這兒有一個蓄水池,可以把每一滴從石頭上滴下來的水全都接納起來,直到蓄水池里的水漫出,那結果肯定就不一樣了。
程虎現在所站的位置是大石頭前面。
大石頭后面的山體上長滿了綠油油的松樹和其他植物。
大石頭前面就是一塊空地。
空地的面積雖然不是很大,但是也有近百個平米。
空地并不是單純的空地,而是一條山路。山路的整體寬度并沒有很寬敞,也沒有很平坦,但唯獨這個大石頭前面的地勢不僅寬敞,而且十分平坦。
程虎猜測,也許在很久以前,這個大石頭也像現在這樣,日夜不停的流下潺潺細流。
那細細的水流,定是像一根根閃閃發亮的銀線那樣,閃爍著生命的光輝,也將大山與山里的生命捆綁到一處。
有山有水,就會有生命。
而從這里路過的村民,在發現了大石頭上的水流之后,便這個人今天在這里用鋤頭鋤幾下,讓地勢更平坦一些。
明天那個人也用鐵鍬在這里掘幾下,讓地勢更寬廣一點。
于是,在一個又一個日子過去之后,在一個又一個村民從這兒路過之后,大石頭前面的空地越來越平坦,也越來越寬敞。
然后很自然而然的,這里就成為了村民們進山時,或者從山里回家時,必定會留下來小憩的地方。
只是若干年之后的今天,這里早已經沒了人的氣息,只能在地上看到一些動物的痕跡。
雜草將平地占領,旁邊一棵只有腦袋大的松樹上留有村民采集過松脂的刀痕。
程虎走到平地最外端位置,往下看去。此處距離山腳并不遠,大約只有二三十米的距離。
山腳有溝,也有干涸的河道。
但是,從大石頭上滴落的幾條水線匯集成小流之后,并不能一直流到山腳,而是在半道上就已經看不見蹤跡了。
由此更是可以看出來,這水的量確實很少,如果不用水池存儲起來,壓根就不能幫助周圍的動物們度夏。
因為到了酷暑的時候,空氣的溫度會增高,水分會揮發得更快。
到那個時候,估計水流都還沒有流出平地,就已經沒了。
程虎不做多想,拿起鏟子開始掘土。
這兒地勢比較平坦,不像芭蕉林那樣是斜坡,所以程虎只能把土坑挖在石頭底下。
這樣一來,水滴從石頭上滴落之后,會直接進入蓄水桶內。
挖好土坑,依照之前的辦法,用泥土填滿縫隙。
然后再把平地上的鋪地草加速繁殖,讓本就青翠的鋪地草更加茂盛緊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