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祠內老道士說,雌雄首烏一般長在泰山天燭峰的懸崖峭壁上。
我們派了幾起人去天燭峰采藥,由于山峰太陡峭,眾人根本爬不上去,每次都是空手而歸。”
智涵心想,以前自己去泰山采藥時,見過首烏藤,不妨去試一試。
說道:“我認得首烏,讓我去天燭峰試試。”
且說許嫦娥在碧霞觀,拜玉虛道長為師習練泰山功夫,拳術和器械日漸精熟。
可是玉虛道長近來生了重病,久治不愈,她心急如焚。
今天聽說來了一個年輕道士,準備上天燭峰去為師父采藥。
她心里高興,便走來道謝。
許嫦娥見到這個道士,心中一驚,怯怯地問一聲:
“請問……你,你,你是永才哥嗎?”
智涵一愣,上下打量一下,見女孩約十五六歲,亭亭玉立,一雙秀麗的大眼睛緊盯著他,這分明是嫦娥妹妹呀。
驚喜道:“是呀!你是,是許嫦娥嗎?”
兩人分別三四年,永才哥哥長得英俊高大了,小嫦娥也長成了窈窕大姑娘。
兩人曾是青梅竹馬,久別相逢喜極而泣。
第二天上午,智涵身背竹背簍,手拿采藥刀和繩索,帶上許嫦娥和一個青壯道士,走到泰山天燭峰下。
智涵見山崖好似刀切斧劈過一般,巨壁光滑,無路可攀。
由于崖壁風化嚴重,表面很松軟,腳下打滑,手腳無處著力。
智涵站在崖壁下,仔細觀望一陣,然后運用龍蛇爬山功夫,幾個沖刺登上了天燭峰。
在小天燭峰,見巖石上爬滿了首烏藤。
智涵取出采藥刀,仔細刨開首烏蔸四周的泥土,露出一個碩大的赤色首烏根塊。
智涵大喜,小心翼翼地取出來一看,酷似一個小胖男童。
智涵又在大天燭峰頂的小樹下,找到一顆大首烏。
用采藥刀刨開泥土,發現這顆首烏白白胖胖的,活像一個可愛的小女童。
智涵用布包好,仔細放進竹簍里,從原路小心下山。
智涵摸索著向下爬,離地面約兩三丈高時,心情才稍稍放松。
可是,這時腳正好踏在一塊松動的小石頭上,石頭受壓脫落,智涵也跟著滑下來,重重地摔到地上。
許嫦娥嚇得尖叫一聲,忙跑去扶起智涵。
見他臉上、手上和腿上都被擦傷,忙用手絹給他擦掉血跡。
青壯道士急忙給智涵止血,涂上療傷藥粉。
智涵將兩支首烏交給嫦娥。嫦娥好奇,忙解開包首烏的布。
但見一對赤白首烏,太像赤身裸體的童男童女,她忍不住捂臉“哈哈”大笑,胭紅的臉上露出嬌羞的姿容。
嫦娥贊揚道:“智涵哥,你真了不起。以前幾個武功高強的道士,嘗試了幾次,都沒爬上山峰。”
三人休息片刻后,許嫦娥和青壯道士一左一右,攙扶著智涵回到碧霞觀。
祠內道醫過來,看到采得一對人形赤首烏和白首烏,非常高興,即按古法進行炮制。
然后用慢火熬制成湯藥,一天分三次喂服。
玉虛道長連服三天后,病情有了好轉,二便通暢,有了食欲。
眾人見玉虛道長慢慢睜開了眼睛,臉色也逐漸開始紅潤,精神明顯好轉,大家齊來道賀。
道友把智涵拉到玉虛道長面前,輕聲告訴道長:
“多虧了智涵,冒險爬上天燭峰,才采得人形首烏,可是他自己在下山時摔傷了。”
智涵急忙雙膝跪下道:“師父,我是朱永才呀,小徒在滕縣玄真觀入了道門,得了道號‘智涵’。”
玉虛子關切地問道:“智涵吶,沒想到你長這么高了。聽說你給我采藥時摔傷了,現在好些了嗎?”
智涵摸了一下傷疤,道:“傷已好了。”
玉虛道長又問:“無為道長現在好嗎?”
智涵簡單介紹了無為道長的情況,道士便安排玉虛道長安靜休息。
智涵和嫦娥每天照顧師父十分殷勤,不到一個月功夫,玉虛道長身體已完全康復。
本書首發來自
,第一時間看正版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