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這事兒我負責著呢。”陳雁秋丟下一句話,轉身就往廚房跑去了。
張大林的目光從陳雁秋的背影上收回來,背向院子里的人,往李承宣身邊湊近了,擋住門外人的目光,掏出一個錢袋丟進李承宣拿過來的用來收禮錢的木匣子,低聲道“這里頭是五錢銀子,但是禮簿上你就寫我的名字,然后寫個一百文就行了,不用寫實際數字。”
李承宣愣住了,眉頭一皺,“張叔,怎么給這么多你家四口人能開銷不少的,一下子給出了這么多,你”
“可別說話了。”張大林的手擺到李承宣嘴巴前方,眼睛四處看著,“叫別人聽見了不好。你就聽我的,本子上寫個一百文,做做面子上的活,就算讓別人看見了,他們也不會說個啥。其他的,算是我暗地里給你們貼補的。”
“真不用”幾個人湊到一起,眉頭皺著,又是壓低聲音又是左右看著其他人,以防有目光投過來。
“哎呀,行了行了,趕緊寫上吧。”張大林往后退了一步,“多的我也拿不出來,這一點兒還是有能力的。快別說這了那了的,趕緊收著,寫好了就把禮簿收起來,拿進屋里去。還有錢匣子,你們得看好啊,人雜,還是得防著。”
說罷,張大林快步往自己家走去招呼各村村長了,李承宣三人只好照張大林說的寫和做。
六個涼菜紛紛上了桌,張大林又過來了,站到了院子中間。
“鄉親們,都聽我說啊。今兒參加宴席,參加的是在我們山泉村新安了家的這家人的席。”說著,張大林指了指站在自己斜后方的廚房門口的四人。
“一席兩用,一個是恭喜他們在這兒安家。另一個最主要的原因是,這里,從今兒起就是一個醫館了,名字叫清舒院。”
張大林聲音洪亮,以保證院里院外的人都能聽得見他說的話,一邊說一邊指指大門頂,“這也就是大門頂上為什么有一塊紅綢子蓋著的牌匾的原因。那上面是醫館的名字,醫館的大夫是之前給我們村治了病的趙清悅大夫。”
張大林伸手招呼趙清悅到他身邊去,“我們村兒對她肯定是人人皆知,其他村的人也都聽說過那件事兒。人家的醫術真是沒得挑,看病也好、抓藥也罷,都可以放心的來這兒,再也不用花大價錢跑去臨津呀、樂民啊、鳳林什么的地方了。”
張大林轉頭看了一眼趙清悅,“有個著急的情況,來這里總比跑別的地方去要省時間。治病救人這件事嘛,省了時間就是給被救的人更大的被救活治好的可能。”
張大林伸手指著院子里四周的房屋,“這里頭也騰好了房間,需要住館的話也能住宿。這些都是醫館基本的作用,大伙兒都清楚。另一個,是不是都疑惑別的地方的醫館都是什么堂什么堂的名字,這兒為什么叫清舒院,是個院呢”
大伙兒也正納悶這個呢,就等著這么一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