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理出發,他們一路向北。
花海,云海芳草,磻溪S灣,海舌公園,喜洲古鎮。
而這一次的目的地,是周城。
名字帶有城字,但實際這里叫周城村。
沒錯,它是一個村,
網友還在網上仿寫李潯說出的話。
他們卻已經停車進村。
“南遇到北,有了地域,下一位!”
“今遇見夕,有了歷史。”
“生遇見存,有了未來!”
“我這就去看《朗讀者》學一下原文!!”
李萌萌笑吟吟的把手機給李潯看。
“這下朗讀者要謝謝你了。”
“我何德何能,是節目本身就做得好。”
談笑間,兩人已經來到了周城村。
眼前的房屋都有些老舊,比不得喜洲古鎮。
游客也遠遠沒有那邊熱鬧。
看著這個可以說有些老舊的村落,她有些疑惑。
“在喜洲古鎮,我有看到體驗扎染的店,為什么要來這邊?”
李潯笑著指了指幾乎都是白族裝扮的路人。
“這里可是白族扎染之鄉,不僅是大理最大的自然村莊,也十分完好地保留著白族的各種傳統習俗,所以,也被稱為白族民俗的活化石。”
走在密如蛛絲的石板路上,周圍汩汩的泉水順著七拐八彎的巷道流淌,古樸而又幽靜。
李萌萌似懂非懂的點點頭。
走入巷道,兩側一幢幢白墻青瓦樓房,是周城白族的傳統石墻土木結構建筑。
“大理有三寶,石頭砌墻不會倒。”李潯摸了摸墻面,“別看沒有鋼筋水泥,這種房子結實得很。”
相比起大理和西洲古鎮有些翻新的建筑。
在這里,每一間都充滿白族建筑的特色。
房屋雖然看起來不新,但是都精美得不像話。
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
白族民居都是封閉式庭院形式構建。
普通人家只有一個院子,大戶人家就有一進數院。
璞真九染博物館,就在進了牌匾后不遠處。
還省卻了尋找的時間。
一進門,巨大的灰色三重影壁迎面而立。
正中間留白的位置,有書法字體寫著四個繁體字——藝林藏秀。
令人沒想到的是,第二重的影壁上留白區域,居然是空白的,而畫面則是兩株種在影壁下的植物伸展的枝干。
以活著的植物做畫,這種處理方式也讓人大開眼界。
不說這么大的影壁兩人都是第一次見到。
就是這以影壁為畫卷,以植物為畫的巧妙設計,也看得出來白族在人與自然的相處上,頗有自己的見解。
通過畫面,直播間的觀眾也感受到來自白族古典的美感。
“灰墻留白框,植物做彩畫。”
“以墻中之白,探得一抹綠。”
“樹木為畫,影壁為卷,人與自然,和諧共處。”
“樓上都是絕絕子,佩服。”
“大佬們,教教我說這種有文化的話!”
現實中,李潯和李萌萌找到坊主,說明來意。
坊主帶著他們簡單的逛了一下其他院子。
“兩位都是第一次接觸吧?”坊主笑著指那些掛在竹竿上的藍布,“推薦你們先畫這種比較簡單的。”
李萌萌看著上面跟小朋友一樣的畫。
有小豬,小兔子,花兒,飛機,蘋果,桃子等等。
她撇撇嘴:“坊主,你瞧不起人吶!”
“那你們也能嘗試畫這種。”
坊主帶著他們往后走,另外一個晾曬麻布的木架上,畫著精美的圖案。
那層層重疊的圖案,看的李萌萌頭皮發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