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是因為吃飯是最容易忘記煩惱的時刻。
時間總是悄然消逝。
半個多小時,兩人匆匆的趕回璞真九染博物館。
此刻距離天黑也沒有多久。
一走進庭院,盡管在晾曬的藍色布很多,但是兩人還是一眼就看到迎風飄揚的,那屬于他們的扎染布。
在看到成品的那一刻,不由自主的,兩人都露出了笑容。
蝶戀花,山水為畫。
這是他們創作的主題。
自己雙手參與勾勒的圖案,盡管看起來不是多么有藝術風范,卻也滿心歡喜。
晾曬還需要一段時間,兩人也不著急。
去探望白族的老奶奶,繼續聽她講述白族的故事。
白族也有火把節。
傳說中,白族首領是個英俊勇敢的王子,武藝高強,百戰百勝。
后來漢族與白族發生糾紛,引起兩族戰爭。
由于被妻子出賣,于是被敵人殺死。
百姓們左盼右等不見王子勝利歸來,便燃起火把四處尋找,找遍了村村寨寨、荒山野嶺,還是找不到。
人們為了紀念他,于是把農歷六月二十五這一天定為火把節。
也許是很少有人這么耐心聽她講故事。
白族老奶奶一邊給布用針線扎結,一邊繼續給李潯和李萌萌講述流傳在白族中的故事。
白族人視兩種動物為神物,一種是洱海和龍潭里的一種長五六尺的白頭金魚。
白族代代相傳,絕不可捕捉這種神魚,一旦誤捕,則立即焚香叩拜,并將大魚放回。
這是因為白族先祖代代相傳,白族與此神魚皆同源于“白鯨”族。
另外一種是洱海的白玉螺。
在海舌附近有個村,叫河矣城,居住著洱海古白族人。他們原來居住在洱海邊,以后由于戰亂而遷上高山。
而村中廟里供奉的本主神就是白玉海螺神和魚神。
還有許許多多的故事,讓李潯和李萌萌就這么靜靜的聽到天黑。
直播間的觀眾直呼“故事會”。
比如白族的村莊以雞命名的非常多,如雞鳴村、黑雞村、雞登、雞邑、雞坪等等。最有名的就是賓川的“雞山”,是中外馳名佛教勝地。
甚至寺廟也多以雞命名。
祥云,這座縣城有兩座金雞廟,鄧川縣有雞鳴寺,蘭坪的金雞寺,大理海東的雞巖寺等等。
在白族,最有名的神話傳說就是金雞斗黑龍。最后把黑龍斗敗了。
白族中至今仍有一些村寨的人都以金雞起名字,名字或帶金,或帶雞。
比如女孩叫金花雞,男孩叫金花骨。
他們認為他們的先祖的先祖就是金花雞。
因此,在大理地區,叫“金花”的遍地都是。
如那部在大理五華樓,李潯兩人看到的那部露天電影《五朵金花》。
其實,又何止五朵,而是千朵萬朵金花。
“原來白族有這么多故事,好神奇啊!”李萌萌完全沉浸在白族的傳說故事中。
“呵呵,白族的傳說還有不少呢,不過,再過不久洱海的月亮就要升起了,你們不去看看嗎?”
老奶奶慈祥的看著他們,她的眼神透過屋檐看向天空,滿是虔誠。
月亮對于白族,有非凡的意義。
“奶奶,那不去看看月亮升起嗎?”李潯看著她手上沒有停歇的針線,忍不住詢問。
“白月亮,白閃閃,你的子女在哪里?在天上,在這里。”
老奶奶指了指心臟的位置:“這是我們的童謠,白月亮,我們是月亮的子女,月亮永遠在心中。”
“那我們走了,奶奶,您多注意身體,有緣再見。”
“去吧,去吧。”
老奶奶不知道在哪里拿出一小袋東西,塞到李潯手上,然后朝兩人揮揮手,繼續串起手中的布匹。
那一針一線,顯得云淡風輕,又怡然自得。
李潯猶豫了一下,把那包東西放進口袋,去取走他們扎染的布,跟李萌萌走出璞真九染博物館。
走到門口,李萌萌忽然回頭看看頭上的牌匾,璞真九染坊。
她低聲的問:“老奶奶日以夜繼的用針線制作扎染布匹,不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