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五,這事兒就算了吧,權當你們沒提過,我們也沒聽見過。
萍子的中專錄取通知書不能讓出去,這事兒關系孩子一輩子。
再說句不好聽的,就算我們答應了你,讓婧怡去念中專,可萬一被查出來,倆孩子的前程就全都毀了。
咱爹咱媽從小就說,做人得走正道兒,歪門邪道的事情咱不能做。”
徐志彥聽了閨女的話,這才明白里面的關竅,那就更不能同意了啊,于是正色拒絕了弟弟的提議。
那邊,徐老太太也長嘆一聲,“老五啊,不是你三哥三嫂不通人情,這事兒真不能像你說的那么做。
兩個孩子的后半生,不是兒戲。”
作為奶奶,老太太當然希望孫女們都好,手心手背都是肉,哪個她都疼。
如果可以,她也希望倆孫女都有個好前程,但這是在不傷害另一個的前提下。
總不能為了徐婧怡,就不顧徐瑾萍以后如何。
老太太和徐志彥都發話了,此事再沒有商議的余地,徐志康還能說什么?
能想的辦法他都想了,人家不愿意,他還能硬搶?
“你們硬氣有能耐,怎么說都商量不下來是吧?行,從今往后家里不管有什么事,都別找我們幫忙。
小萍子,我就看你怎么去念書,我就不信,家里背著一屁股饑荒供你去讀書,你心里真就過意得去?”
不等徐志康說話,趙春玲已經站起身,抓起炕上那些東西,扔下兩句話怒氣沖沖的走了。
“媽,我們改天再回來看你。”徐志康一看,急忙追了出去。
“媳婦,你等等我啊,哎呀,那些東西是給咱媽買的,你怎么還拿走了?”
“給咱媽?那次不是頂著名兒給咱媽,誰知道最后進了哪個的肚子?
往后別想把我當冤大頭,啥都別想我再拿回來。”趙春玲的聲音已經飄遠。
五房兩口子急匆匆離開,徐志彥夫妻也沒出去送,幾個人坐在屋里,誰也沒出聲兒。
“爸,咱得趕緊把架子搭起來,明天都弄好,后天就上山去起參吧,早點做貨早賣錢。”
徐瑾萍見屋里氣氛太沉悶,只能開口說話。
“早點兒把自家的做貨,騰出機器來,租住去也行,咱們自己抓水子回來加工也行。
這一秋天咋地還不掙點兒錢啊?不管啥事,掙錢要緊。”
徐志彥一聽也對,啥事情也比不上掙錢重要啊,那還坐在這里生什么悶氣?趕緊干活去。
“對,對,我閨女說的在理,走,咱們干活去,你怎么安排,我就怎么干。”
說話間,樂呵呵起身,跟著閨女出去搭架子了。
徐家地方寬敞,前院后院都挺大,后院離著水溝近,加工人參排水方便,前院和菜園都沒什么遮擋,留著曬人參最好。
父女倆計劃一番,把刷參的池子搭在了后院。
這個也簡單,釘幾個木樁,綁上些木板弄出個長三米左右寬兩米的池子,底部和四周圍上塑料布,盡量保證不漏水,就成了個簡易的蓄水池。
上面再搭上些木棍,擺好細眼兒的長方形篩子,當地人叫叉子,基本上也就成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