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邊干活的徐志彥夫妻也聽見了,忙停了機器。
一家人進屋去,徐瑾萍把包里的錢都掏出來數了數,一共賣了六千六百塊錢,跟賬本兒對上了。
“奶,這些你先拿著,明天我跟我姑再去市場,等著把這些大的都賣了,估計咱家里這些也加工的差不多。
要是遇見好棒槌,我就抓一些回來,咱也加工一些。
機器租給人家一天就掙兩百塊錢,咱自己加工掙的多。”徐瑾萍把數好的錢,都塞給了徐老太太。
徐老太太笑呵呵的接了錢收起來,“好,好,都聽你的,你說咋辦就咋辦。”
現在徐家人對徐瑾萍那是言聽計從,她說怎么做家里人就怎么辦。
“不過還是得先把你上學的錢攢出來,過幾天我跟你老姑去給你買幾套好衣服,把你打扮的漂漂亮亮,咱上學去。”
老太太可沒忘了徐瑾萍念書的事兒,這幾天她就盤算呢。
孫女考上好學校,得到長春去念書,可不能讓她穿舊衣服走了,得多賣幾套好看的衣裳。
不然找人做也行,出門不比家里頭,穿的差了讓人瞧不起。
徐瑾萍一直沒跟家里人說,她想念高中的事,不急,還是等著家里人參都弄完了再說吧。
“得,咱都干活吧,爭取早點兒把棒槌刷出來。”
說著,徐瑾萍找出來厚衣服套上,外頭再穿一件兒塑料布的雨衣放水,戴上膠皮手套,上機器干活了。
“老姑,你就別上機器了,太累,你幫著上料下料吧。
刷出來的棒槌還得用清水投一遍,都撈出來放到那邊叉子上晾著,晚上我來熏硫磺。”
徐瑾萍見老姑也要換衣服上機器,忙攔住了。
徐志琴身體不好,刷水子太涼,不敢讓她干這些,還是跟老太太一起干零活吧。
加工人參分好多種,刷洗干凈上籠屜蒸熟再晾曬,曬干了人參呈紅色,就是紅參。
刷洗后直接曬干的,是原皮白參,要是刷去外層表皮,再用硫磺熏一遍曬干的,叫生曬白參。
熏過硫磺不曬干,用高度白酒泡起來的,叫保鮮參。
這幾種是常見的加工方式,另外還有什么切片、糖棒兒等方法,都得是加工廠有客戶專門定才行,普通人家不這么做。
前些年廣州人參行情好的時候,大家都是做紅參,這幾年廣州那邊不行了,都是走安國,安國那邊就比較認生曬白參。
紅參價錢高,但是加工流程復雜,需要時間長,而且不出秤,如今多數人家也不怎么做了,都做生曬白參和保鮮參。
做什么貨,主要還是看市場,也得看自家的貨適合哪種。
徐家的人參好,哪種都適合,但是為了快速回籠資金,還是生曬白參最好。
至于說熏硫磺這事兒呢,目前都這樣,家家戶戶都是這么加工的,收貨的客戶也就認這種,大家也意識不到熏硫磺有什么不對。
其實很多加工產業都用硫磺熏制,比如果脯、罐頭什么的也都有這道工序,關鍵是用量。
等著再過些年,大家都意識到這個問題,熏硫磺的生曬參,也就退出市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