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末,出版社總算寄來了徐瑾萍預留的書,一班的同學、學校幾位老師,全都拿到了嶄新的詩詞評論文集。
曹老師特地多要了幾本,分給高三的學生,讓他們互相串著看。
同時,徐瑾萍的詩詞文集,也在各地的書店銷售。
出版社前期宣傳做的不錯,加上書的質量確實很好,徐瑾萍學生的身份也很有話題度,一時間這本詩詞評論文集竟是引來不少人關注。
有不少文學、詩詞方面的學者專家看過之后,都覺得很好,一個高中生能有這樣的詩詞造詣,非常難得。
當然,隨著熱度的升高,另一種聲音也開始出現。
有人發表意見,說徐瑾萍不過是個十八歲的高中生,怎么可能有如此深厚的詩詞造詣?
肯定是抄的,要不然就是有人在背后撐腰替寫,就是借著徐瑾萍這個高中生的身份炒作而已。
不管贊揚也好,批判也罷,反正這本書賣的很火,第一版的一萬冊竟出乎眾人意料,很快便售空。
出版社那邊通知了徐瑾萍,開始加印,并且按照合同約定,加印部分的稿費,也很快打到了徐瑾萍賬上。
“小徐啊,第二冊的文集寫出來沒有?
你抓緊時間,咱們得趁著這個熱度,把第二冊推出去。”出版社的編輯在電話里催稿。
“云姐,第二冊的稿子已經差不多了,等我整理一下就發給你。”
催稿什么的,徐瑾萍并不怕,她屬于勤奮型寫手,根本不需要別人催促。
每天早晨五點就起來碼字,晚上放學回家也會寫一個鐘頭,以她的手速,稿子自然不愁。
“不過,云姐,這個詩詞評論文集,我只打算做這兩冊,接下來就不寫這個了。”
徐瑾萍所寫的詩詞評論,最初是為了給同學們講課用,所以她挑選詩詞的時候也都帶著目的性。
從青春、奮斗、勵志、成長、誠信、自強、愛國等方面,分門別類挑選之后做出講解評論,以及日常寫作中的應用。
基本上只要掌握了書里的內容,寫議論文是不用愁了。
兩冊,已經包含了議論文的大部分題目和內容,徐瑾萍覺得可以了,沒必要再寫其他。
古詩詞里名篇無數,要想寫也有的是,但是寫的太長,冊數太多,就沒了新鮮感太沒勁了。
兩冊正好,有用的精華都在,大家買回去看完都能得益,這就夠了,她不想被人罵。
“啊?只寫兩冊啊?是不是太少了?”電話那頭的編輯一聽愣了。
現在這文集反響很不錯,才出兩冊太少了,就應該趁著機會多寫幾本。
照目前的形勢,再出三五冊都沒問題,肯定暢銷。
“嗯,差不多就可以了,我接下來的重心在小說上。
對了,云姐,你有認識的編輯或者出版社,可以出小說么?”
那本《參鄉百年》也有四十來萬字了,徐瑾萍打算找出版社投稿試試。
當然,第一個還是得問問云姐,畢竟老熟人了嘛,總得問過她,如果她不肯要,那再找別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