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為了應對日益崛起的大漢的威脅,大武還聯絡了拓跋部,來應對大漢和金帳王庭之間的聯盟。
雖然不久之前,幾乎在大漢出兵大炎的同一時間,金帳王庭就分出一部分兵力,向著東部傾斜。
此番動向,作出一副要隨時動兵威脅拓跋部的姿態。
可是,拓跋部考慮到金帳王庭目前的重心是在西部,依舊還是按照和大武的約定,向著南部壓迫了。
雖然力度比起原本約定的了不少,可是,至少該做的都做了,并沒有違背他們的約定。
拓跋部,也確實是已經讓拓跋珪兵進中行山。
只怕用不了幾天,那邊的戰火也該燃起來了。
反而是大宋,這個原本應該和大炎唇亡齒寒的大宋。
在這個時候,居然給他演起來了!
三四個月的時間,二十萬多大軍,駐扎在涼關以及涼關周邊,而漢皇王鵬飛只帶了十萬人。
兩倍多的兵力優勢,幾個月的時間,幾乎就是一些打鬧,每天雙方派個幾百人相互之間騷擾一下,連千人以上的戰斗都沒有過幾次。
這么玩,在大武看來,大宋就是在演他們!
故而,這才派了一支使團聯系感情來了。或者,是過來施壓來了。
雖然,當初河西之戰,大武在最后的時候,將西蒼朝廷的殘黨帶走了。
但是,最近這一年以來,雙方卻依舊保持著良好的聯系。
終究兩個勢力之間,國家利益才是主導他們關系的一切。在實打實的國家利益面前,一些東西是可以暫時被他們所遺忘的,直到必要的時候再重新想起來。
對于大武來,需要扶持趙宋來遏制大漢的發展。
而對于趙宋來,則是需要大武作為他們的強援,來抵抗大漢的威脅。
而大武這邊,武冰兒派來的使者依舊還是這幾年經常作為大武使節的武曌,甚至,同一時間跟著一起過來的,還包括大武宗室親王武長生。
趙匡胤當然知道,大武使團起來是為了聯絡感情,實際上是為了督促他們出戰的。
然而,趙宋這邊卻已經有了策略,他們的意圖根本就不在這個方向上。
同樣,這一點他們也不可能和大武那邊。
畢竟,符合他們大宋的利益,不代表符合他們大武的利益。
在事成定局之前,一旦透露了消息,趙匡胤可不想因此被大武破壞掉。
故而,為了推脫大武這邊,趙匡胤便聲稱李元霸悍勇無敵,他們這里的將領無一是以對手,將軍們接連戰敗之下,士氣大喪,故而不敢輕易出戰。
但事實上,這段時間,趙匡胤這邊就沒出人和李元霸打過。
他也沒想過讓手底下的將軍和李元霸交手,他們不清楚李元霸的實力,但卻清楚當初的南宮七星的實力。
在不決定和王羽這十萬大軍正面一戰的時候,干嘛去觸那個眉頭?
今天之所以拿出李元霸當擋箭牌,一來,這個擋箭牌確實很好使。
龍虎風云榜之上的第三名,這就是趙匡胤給出大武最好的解釋。
畢竟,將領連續打了敗仗,士氣低垂之下,大武確實沒辦法要求他們強行大戰。
再則,正是因為知道武曌身邊有個武長生,用李元霸來當他們的擋箭牌,也是為了激武長生代替他們去觸這個霉頭。
畢竟,武長生在龍虎風云榜之上的排名雖然和李元霸沒法比,但比他們這邊的人卻高多了。
作為龍虎風云榜之上的老牌高手,在趙匡胤看來,他總歸有資格去和李元霸碰一下的。
只不過,趙匡胤這一次確實是坑了武長生。
他的人由于這段時間一直就沒和李元霸交過手,壓根就不清楚,現在李元霸的實力和之前完全就是截然不同了。
武長生要是知道這個情報的話,壓根就不會想著出戰。
不過,趙匡胤要是這段時間真的派人出手的話,那死的就該是他的人了。
……………………
漢軍大營!
聽到營外居然有敵將來邀戰的消息,王羽不禁有些驚訝地抬起了頭。
自從趙匡胤大軍開過來之后,對方的兵力雖然倍數于他們。
但是,卻沒有真正的發起全面進攻,雙方每天僅僅只是幾百人之間的打鬧。
對于王羽來,自然也是樂得如此。
是能夠拖到東線那邊戰場結束,他自然是愿意這樣一直拖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