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主編苦笑,當初第一期的時候,文儒日報售出十萬份的時候,姚崇可是比誰都高興,嘴里念叨著,老百姓還是記得他姚崇的。
如今文儒日報不受待見,他又這般說。
明明輸的一敗涂地,偏偏又不愿意承認。
曾主編也是無可奈何,不過身在其位,就必須謀其政。
其實以他的眼界,又如何看不出文儒日報如今的尷尬處境呢。
可是他沒有話語權,甚至就連文章的選材,他都需要先給姚崇過目。
姚崇其實心里比誰都清楚,可是他不愿意承認,僅此而已。
甚至于,姚崇比誰都清楚,武則天之所以沒殺他,是因為武則天需要姚崇。
就像是李世民需要魏征一樣,武則天也需要姚崇。
只不過,武則天可沒有如李世民尊敬魏征那樣尊敬姚崇。
現如今的報紙刊物可是不少,因為禮部公開了印刷技術,所以現如今只要有一些資本的人,都能夠創辦報刊。
當然了,想要創建報刊,首先是需要到禮部審核。
姚崇當初也是抱著嘗試的態度去審核的,原本他根本就沒想過會通過,可是卻出人意料的通過了審核。
而且武則天從來沒有干涉過文儒日報的內容,漸漸的,姚崇也抓住了武則天的底線。
只要不煽動百姓,不說反武唐的話,那么武則天就不會干涉。
甚至就算刊登出反對武則天的話,也不會受到干涉,只要能說出一些道理來就可以。
在最近幾年的時間里,武則天的確是封了一些刊物,不過那些刊物全都是違反了上述的內容。
姚崇看著窗外的繁華街市,心中卻是百感交集。
他如何不知道,這是盛世之兆,可是他不愿意承認。
因為如果他承認了這是武則天的功績,那就證明了儒家的確不適合治國。
只是,他心中又何嘗不知道,儒家的確不適合治國。
可是他不敢說出來,這是他最后的信念,如果他承認了這件事,那么他的信仰,他的世界觀都會崩塌。
而從他閑賦在家后,他也感覺到了儒家文人的大勢已經離去。
而且他已經沒有能力,也沒有勇氣去阻止這盛世的到來。
畢竟,人一旦退下來后,就很難再重整旗鼓。
畢竟武則天會放過他一次,卻不會放過他第二次。
姚崇還有家人,還有家族,他當初會與武則天斗,是因為他當時堅定的相信自己能贏,可是卻不會拿著自己的家人家族陪葬,明知道無法勝利的戰役,他是絕對不會去觸碰的,這也是他的聰明之處。
現如今的長安城,盛世之兆已經出現,比如說這個新城的出現,這里的繁華程度,完全超乎姚崇的想象。
姚崇在這里租用了一個辦公樓層,這里的環境,的確要比長安城好太多太多了。
在過去,幾兩銀子可能是一個家庭一年的收入,可是現如今,幾兩銀子已經不算是巨款了。
是因為銀子不值錢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