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說華夏人聰明,是因為我們華夏人總能找到賺錢的路子,但他們說米國人聰明,是因為米國人總能找到人才。”
“人才是需要有用武之地的,華夏八九十年代出來打拼的人有初中學歷都不錯了,大家也干不了高科技的事情,基礎不一樣,方向不一樣,沒什么問題。”孟謙見谷莎喋喋不休,便回應了一句。
“那孟總今天出現在這里,是代表華夏的基礎和方向也開始改變了?”
“我今天是來為公司謀利益的,我不代表國家,跟代表不了國家。”孟謙平靜的看了一眼谷莎,三人也正好到了目的地。
這是位于席隆路中間位置的一個民房,孟謙的兩名保鏢一人留在門外一人跟著進去。
“薩瓦迪卡。”
“薩瓦迪卡。”
進門跟門口一個年輕的小伙子打招呼,谷莎跟對方用泰語溝通了幾句,孟謙也聽不懂,不過蕭博識會泰語,孟謙相對比較放心。
聊了幾句后小伙子看了一眼孟謙,然后示意三人跟著他走。
進到里邊的房間,入目全是寶石和相關的切割設備,還有一名正在打磨寶石的老者,小伙子在老者耳邊輕語了幾句,老者這才抬起頭看了眼孟謙,然后摘下高倍放大眼鏡,緩步走到孟謙的身邊,“你好。”
“您會說華文?”
“我在華夏呆過五年。”
“納瓦先生您好,我叫孟謙,冒昧打擾了。”
孟謙今天來找的這個納瓦,是泰國寶石領域的民間泰斗,而來找他的原因跟之前谷莎說的話有關。
之前也一再提過,西方一直以來都很懂人才的挖掘,其中有一條就是,他們明白再爛的人有優點,再貧窮的國家都有國寶這個道理。
就像泰國的寶石工藝,寶石加工不如鉆石加工復雜,但泰國的寶石卻能讓人看出跟其他地方寶石的不同和明顯的優勢,這就是本事。
而在泰國還很窮的時候就擁有大量手藝高超的老師傅,而這些老師傅中有一些人還可以轉化崗位,比如去切割玻璃,而且在泰國還比較窮的時候,這些人的勞動力還很廉價。
這就是既能找到各個國家的優勢,還能聯想到這些優勢的可轉化性能,在這個問題上,華夏確實很長一段時間內沒太關注,相反華夏有不少傳統工藝技術都被西方拿去二次利用了,同樣,也有不少老師傅被挖走了。
所以人才的挖掘一直都是一門藝術,去高校挖人才,那屬于最偷懶的方式了。
“我知道孟先生,昨天在新聞上看到過,感謝你為學生帶去的演講。”
孟謙微笑回應,“這個世界是年輕人的。”
“孟先生來找我,是想讓我去大風集團么?”納瓦直接把話挑明。
孟謙快速分析后決定也把話說的坦率一點,“正是,我真誠的邀請納瓦先生,我們會為納瓦先生提供絕對滿意的條件。”
“我不會去華夏的。”納瓦笑著回應,“米國也好,華夏也好,我都不會去。”
“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