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滬上微電科的辦公室,已經有十幾個人等在那邊了,他們分別來自華科院光電所,華科院電工所以及長光所,而今天這支院士隊伍,是由華科院院長親自帶隊的。
“孟總,關于下一代光刻機研發的評估工作已經結束了。”
“辛苦大家了,不知道結論如何?”
“孟總說的沒錯,下一代光刻機的研發價值和研發難度,都不亞于航母。”
孟謙不自主的點頭,“整個光刻機項目越推進問題越多,下一代光刻機的研發難度也在一次次刷新我們的認知。
據我們了解,包括蔡司,Cymer在內的一批全球頂尖企業同樣都遇到了困難,蔡司已經放棄了連續三年的研發方向準備做調整,下一代光刻機的研發注定是一場惡戰。
沒有改變的是下一代光刻機的核心技術依然是光源,鏡頭以及精密儀器,只不過這一次我們需要的是全球頂級的相關技術。”
路院長把一份文件放在了孟謙的面前,露出了慈祥的微笑,“孟總看看吧,這是我們的草案。”
這份草案是在大風集團提交的草案基礎上進行的修改,而大風集團之前提交的草案內容是以光刻機為核心項目,加速杭城信息物理國家實驗室的正式批準成立,以光刻機為軸心,拉動一場大范圍的科技發展。
之前說過,國家實驗室的意義極為重大,雖然孟謙之前給領導們看了公司的未來實驗室,雖然目標直指第四次工業革命,但目前還是愿景大于現實,國家實驗室需要一些真正客觀存在且可以立項的大項目。
所以孟謙找出了這么一個項目,那就是下一代光刻機。
光刻機這個項目非常符合上面的胃口,因為它有三大特征,項目難度達到了世界頂級水平,光刻機的發展可以拉動材料科學,精密機械等多個重要學科的發展,光刻機本身對于更重要的芯片發展有著關鍵價值。
而且因為這一國家實驗室是依托大風集團這家私企的,航母更大程度上拉動的是國企的科技發展,而杭城信息物理國家實驗室正好可以更大程度的拉動私企的科技發展,兩邊同時發力,完美。
從大風集團遞交的草案可以看到,關于光刻機的制造,大風集團已經召集了包括聚光科技,滬上儀電,萊伯泰科等八十多家精密儀器,光源,鏡頭等領域的國內企業,這個項目必將直接影響到國內一批企業的科技發展。
再加上大風集團本身作為私企,光刻機本身又是大風集團的一個商業產品,在可控程度上還能拉攏外部資源,比如同樣在草案上寫著的還有大風集團尋找的海外合作單位,光是一個霓虹國,就有包括日立,霓虹國山崎馬扎克,霓虹國捷太科特,霓虹國美德龍等十多家霓虹國相關頂尖企業。